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①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②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③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④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⑤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⑥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⑦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⑧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⑨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⑩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⑪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⑫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⑬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⑭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1)、请问第②段与第③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2)、“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赏析第11段中“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一句。(从修辞或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4)、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事喊董三儿

程宪涛

    董三儿不是我们公司员工,是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在东北铁岭,称人力三轮车为倒骑驴。董三儿每天比员工来得早,推着倒骑驴站在公司前。见往来的员工笑着打招呼。上班啦!问候里浸淫了无限羡慕。四十余岁高大的汉子,脸上挤满了谄媚的余韵,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公司是较大的国有企业,员工十三年未涨过工资,普通员工一千三百多块的月薪,与国民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公司就像一根鸡肋,仅仅拴住大家的身子,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多了分外的工作,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就罢了,时间长了就吹胡子瞪眼,不给领导们好脸色看。大小领导都深感惭愧,也不好意思指手画脚。

    这样就给了董三儿机会。比如,抬桌子、搬椅子、送货物等,员工都懒得多伸一下手。大家顺嘴一句话:找董三儿来。有人到楼下找董三儿,有的甚至推开窗户就喊一声。董三儿乐颠颠地来了,穿着脏的旧衣服,铁塔一样横在办公室门前。大家七嘴八舌指派。董三儿记下说声好嘞。一会儿的工夫就做好。末了余兴未尽的样子,问,还有活儿干没?这热情和态度多雷锋。给董三儿的报酬形式多

样,也许是半车旧报刊,也许是一些劳保用品,比如皮手套、胶皮靴等。这些东西物超所值,远高于董三儿的劳动价值。

    公司有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疏通下水、维修上水等,都是班组员工干,后来员工嫌工资挣得少,怠工、停工、罢工。班组长就带头干活儿,后来班组长也撂了挑子,抄着手大眼瞪小眼。物业公司经理没有办法,某次蓦然想起散工董三儿来,他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董三儿喜欢干水暖维修,卸下的钢管作为废品卖掉,足以抵几天的工钱。董三儿做活儿不偷懒,不嫌脏,一位退休工人家下水道堵塞,董三儿挽起袖子用手掏,脏水脏物挨着鼻子嘴巴,老工人感动得什么似的,用红字写了感谢信送到公司。公司多年没有受过表扬,狠狠地把物业公司表扬一番。物业公司经理恍然大悟,再有苦脏累的活儿,就叫人喊董三儿过来。董三儿来了,似乎什么活儿都能做。物业公司经理说,你自己干不了。董三儿说,俺再找几个人来。操起手机喊了几嗓子,一会儿,几辆倒骑驴匆匆赶来,都是市场上打散工的汉子。

    董三儿笑嘻嘻地对经理说,你老人家看这些活儿,我们哥们儿要养家糊口,蹬倒骑驴也赚个三十五十的,是不是给俺定一个标准?

    物业公司经理手里有小金库,拍了板子说一天六十元,中午管一荤两素盒饭。没有工钱给董三儿时,就用钢管、弯头、水嘴子等充抵,都是从总公司领来的消耗品。这个标准就延续了下来。董三儿熟悉家属区的管路系统,就像掰着自己的手指头。藿三儿听从指挥随叫随到,一个普通员工也能指使,从来没有怨言和二话,满心满意乐呵呵的样子。2011年秋天,供热系统年久失修瘫痪了,公司招标请有关公司维修。董三儿穿着工装来报名。招标人员问:“你来干什么?”董三儿说:“俺来投标。”招标负责人说:“别胡闹,你投标也不能给你。”董三儿问:“为啥。”招标人说:“啥也不为,就是不行。”董三儿讪讪地离开了。后来一家维修公司中标,这家公司做了充分准备,了解整个供热的运行系统。作业现场出现了董三儿,公司负责安全人员好奇。董三儿说,招标时我授权别人去投标。负责安全的人想起来,说:“有一个法人代表叫董浩然。”奄三儿说:“俺就是董浩然。”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有作为的蓝藻

    ①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什么呢?地质学者说,这是蓝藻。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藻类化石,据测定距今已有34亿年了。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点相似,这说明,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②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物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这生机盎然的景象,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③在自然界里,蓝藻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

    ④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原来这是蓝藻耍的把戏。蓝藻里的红色素能随光线条件的不同,产生从红到紫的美丽颜色。英国一个古战场上的一座纪念碑,是纪念阵亡将士的,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⑤蓝藻是最耐高温的藻类植物。(A)有种蓝藻,在水温达89℃的温泉水中,照样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据说,这种蓝藻的结构特殊,它的细胞内的物质,凝固点高于89℃以上。

    ⑥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固氮蓝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合成氮素化合物,不断地释放出来。它在死亡分解以后,释放出的氮素化合物就更多了。

    ⑦如果把固氮蓝藻放在稻田里大量繁殖,通过它们的固氮作用,就能把原来水稻不能利用的空中氮气变成能利用的氮肥,这样,在稻田里就有了一座小型的“天然氮肥厂”。据估计,(B)地球上固氮蓝藻每年从空气中可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它的功劳可大哩!

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稻田中繁殖固氮蓝藻中的固氮鱼腥藻,获得了水稻增产24%的效果。人们把这种固氮鱼腥藻命名为“万年肥”。因为蓝藻从空气中获得的肥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这是固氮效率最高的一种了。

    ⑨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

(选自《中国地理教学参考》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子

关于名字

    橘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然而在水果市场上觅食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同一种水果,有的卖家标的是“橘子”,而有的卖家标的是“桔子”。

    究竟是“橘子”还是“桔子”呢?

    “桔”,它的正音应该是“jié”,通常用在“桔梗”这个词里,就是《桔梗谣》里的桔梗,也就是朝鲜小菜里的桔梗。“桔”被借用“橘”之义,是从广东开始的。在广东话中“橘”同“桔”“吉”发音很相近,至今南方很多地方仍保留着相互赠送大桔的风俗,谐音“大吉”,可能最初就是出于吉祥祝福的心愿,人们故意将“橘”写成“桔”。

    除此之外,由于“桔”字易写易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冰心1975年发表的《小桔灯》用的就是“桔”。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成立,也是用“桔”代替“橘”命名。这些用法都表明,“桔”字不再是“橘”的附属,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另外,简化字对推动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和扫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书写简单了许多,便于扫盲,但是到了后期,简化字一度进入了“越简单越好”的误区。比如在1977年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鸡蛋写成了“鸡旦”,停车写成了“仃车”,“橘子”的“橘”,被写成了“桔梗”的“桔”。这给辨识带来了很多困难,于是这个方案未获通过。但还是有很多字儿在民间流行,所以“橘子”变成了“桔子”。1986年,《二简(草案)》被废除,但人们用“桔”来表示“橘”的热情依然没有减退。而目前“橘”才是正确的写法。

关于药用价值

    橘子可以说全身是宝,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止渴的功效。

    橘子皮可以美容,《本草纲目》中说陈皮(橘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橘子的药用价值了。橘皮入药称为“陈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输气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结、止痛的功效。橘络,即橘瓤上的网状筋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滞咳嗽等症。橘肉味甘酸性温,具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酒醒神之功效,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饮酒过度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多种心血管疾病。

关于注意事项

    ①吃橘子时,不要将橘瓤外白色的筋络扯得一干二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忌鲜橘皮沏茶饮。摘下后的橘子大多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保鲜剂为一种化学制剂,浸泡过的橘子对果肉没有影响,但橘子皮上残留的保鲜剂却难以用净水洗掉,若用这样的橘子皮泡水代替茶饮,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另外,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由于挥发油气味强烈,会刺激肠胃,有损健康。

    ③吃橘子过多会引起结石。橘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 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

    ④吃橘子过多导致上火。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儿童尤其不宜多吃橘子。橘子富含胡萝卜素,若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连吃两个月,可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表现为手、足掌皮肤黄染,渐染全身,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有时易与肝炎混淆。有些孩子吃橘子过多还会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停吃一两周,基本可以恢复健康。

(根据《意读》和“百度百科”相关材料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