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卷

课外阅读。

扬州个园

    江苏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园中遍植翠竹,取意苏东坡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的形状很像 “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只见翠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相传这是大画家石涛的杰作。在晴天的黄昏时分,秋山在夕阳的映照之下,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展现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山脉山顶“终年积雪”,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成,真是巧夺天工。南面有一堵围墙,墙上开满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取名“个园”的原因是:(       )
A、因为园里种了很多竹子。 B、因为“无竹使人俗”,“个园”体现出主人不俗。 C、因为这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D、园中遍植翠竹,且竹叶的形状像“个”字。
(2)、作者介绍个园的顺序是:(       )
A、按照季节的顺序 B、按照游览的顺序 C、按照方位的顺序 D、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3)、关于作者游览个园的路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步入大门——荷花池畔 —— 春山 —— 步下秋山 B、步入大门——宜雨轩——夏山—— 透风漏月亭 C、步入大门——个园春景——步下秋山——石英石冬景 D、步入大门——绕过“宜雨轩”——转过鹤亭 ——步下秋山
(4)、下面对个园景点特点的描述,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春山—— 形态奇特 B、夏山——苍翠生凉   C、秋山——诗情画意 D、冬景——顽皮可爱
(5)、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个园堆叠精巧的四季假山。 B、本文主要按季节介绍了个园的景色。 C、本文主要说明了个园名字的来历。 D、本文主要介绍了园中的竹,体现了主人的不俗。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玫瑰树根

      ①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②那里有黢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③据说还有别的:身材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④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⑤卑贱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里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的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⑥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思忖道,等着瞧吧。

    ⑦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延伸部分。

    ⑧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

    ⑨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⑩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盲童的画

    在中国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了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一条小溪,还有一棵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幅盲童的画儿。每个来到画前的人,都会细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其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他们不单是看这张画儿,透过这张画儿,他们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设想一下盲童拿起笔的情形吧:他画太阳,那美丽的太阳准是露出红红的脸,放射出温暖的光芒,照在每个人身上;她画树,那树准是葱绿葱绿的,上面栖息着无数的鸟,鸟儿唱着悦耳的歌,他也听到了它们的合奏;他画小溪,那小溪准是清澈见底,他曾在溪里洗过手,水是那么清凉;他画小屋,屋里准是充满着亲切的细语,温暖的笑声。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可是,他心灵上的色彩,他听到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他是个盲童啊,他只能画这样一幅简单的画儿,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用他那美丽的想象,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该是多么不容易呀!

    人们正是从这没有色彩的图画上,看到了他心灵上的色彩;从这线简单的构图中,听到了他听到过的声音。谁都能理解这幅画蕴藏着美好的内容:一个热爱生活的盲童在向你招手;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馨的阳光下生长;一颗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心在对你微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杨柳,因为杨柳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的讯息报告给人们。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冬装,这时,你________用手拨开紧贴着地面的枯草,________可看到一棵棵、一簇簇的小草已经钻出像针一样嫩绿的尖儿——它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再过些日子,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小草却默默地躺在万花丛中,把终年的积蓄,无私地献给大自然和人们。那绿绿油油、软绵绵的草地,可供孩子们游乐,供大人们休息;那鲜美柔嫩的茎叶,是牛羊虫鸟的美味佳肴。谁不喜欢它的温柔、鲜美?谁不赞美它无私的献身精神?然而,它对人和大自然的要求又是那样的少,它不求良田沃土,也不需要施肥灌溉。不管河边路旁,也不管山坡石缝,________有点儿泥土和不多的水分,它________能生根、抽芽、生长……

    你别看它的身躯是那样柔弱,但生命力却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镰刀、锄头把它拦腰斩断,车轮把它碾得粉身碎骨,但是,不用多久,它又从地下倔强地挺起身躯,开始了新的生活。

    啊,多可爱的小草!我要高声赞美它,赞美它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质,赞美它默默无私的献身精神。

课外阅读。

一幅名画的诞生

①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②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圣彼得堡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开得很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④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⑥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着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臂……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圣彼得堡。

⑦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