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 B、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 C、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 D、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徽之声”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激扬。 B、《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日《随园诗话》。以此相同方式命名的作品集还有很多,比如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召唤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________。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对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而言,与其说它是高度肯定了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不如说是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点燃了许多人内心的家国情怀。(    )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汇聚起________、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到________的改革先锋,从勇攀科学高峰的登攀者,到创业浪潮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每个人都能向英模人物学习,就能汇聚起闯关夺隘、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

    乔木亭亭倚盖苍,________自担当。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为契机,让拼搏奋斗、报效祖国涌动在普通人内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因为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圉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盂弱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盂愤,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已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闾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忌,隐不举。次辅钱士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曰:“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

    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薛,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曹化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竞其用。归半岁,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