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字好看吗?”倘或这样问你,你一定会诧异:如此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还会不好看?但是你看,苏轼的字大多扁平,左重右轻,右上翘起,似乎摇摇欲坠,和一般人对汉字的审美南辕北辙。(甲)实际上,有人对苏轼的字做如此评价:石压蛤蟆。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倒也贴切。评者乃苏轼好友黄庭坚。其实是苏轼先开的口:“鲁直(黄庭坚的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黄庭坚反唇相讥道:“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说罢两人大笑,均认为对方切中了自己的弊病。

此说源于王羲之的《笔势论》:“字之形势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由此看来,苏黄二人都是反“正道”而行之。(乙)苏轼不懂王羲之吗?绝非。故宫博物馆收藏的苏轼早年作品“治平帖”,是他三十几岁时所书。(丙)你能从中看到与王羲之、王献之神似的洒脱飘逸、细腻娟秀 ,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赞誉其“字画风流韵胜”。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倘或 B、南辕北辙 C、忍俊不禁 D、娟秀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在脱贫攻坚的系统工程中,党中央(   )全局、协调各方,中西部地区落实主体责任,东部地区落实帮扶责任,主管部门落实行业责任,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落实定点扶贫责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积聚力量实现脱贫目标的制度合力。针对中国各地要素条件迥异、致贫原因复杂的特殊性,各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做到(   ),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创建产业扶贫、人才扶贫、交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等多种方式,在丰富多彩的脱贫攻坚中“脱真贫”“真脱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各地脱贫攻坚共同熔铸为中华民族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乡村振兴奠定(   )。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还将存在。我们要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拓展和巩固脱贫成果,抓好政策衔接、规划衔接、产业帮扶衔接、公共服务衔接,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