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茂林竹         ②况短随化 B、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一世之雄也 D、①及其所既倦       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不能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怀   兴:引起 B、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C、①虽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D、①其致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包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A、①齐彭殇为妄作         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B、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①西望夏口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D、①况修短随化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秦王方还柱走 D、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大王来何操 B、吾属今为之虏矣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夺项王天下者,沛公也               亚父者,范增也。 D、太子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六义”是指根据诗歌内容而分的“风、雅、颂”与根据诗歌表现手法而分的“赋、比、兴”。《采薇》属于“小雅”。 B、《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一首现实主义诗篇,带有自传性质,全文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②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唐恪,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登进士第,为郴洲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