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齐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A卷)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举一反三
有人认为“船兴则国兴”,也有人认为“国兴则船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开国战争与海上丝绸之路对船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的扩展与繁盛,为造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明朝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需求使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出现了新的飞跃,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顶峰。

——程晓《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肚子很大,利润也就很多。当时,荷兰拥有的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矛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又从欧洲各地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小麦、铁器、木材和海军补给品。

——《大国崛起》

材料三:英国人勃兰德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鸭绿江之役(黄海海战)很有可能中国方面获胜”。亲历黄海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

——陆儒德《黄海海战百年余痛的反思》

材料四: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将于4月下旬在青岛举行。截至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表示将派海军代表团参加多国海军活动,多个国家将派舰艇参加国际舰队检阅。这次阅兵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国际化、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阅兵。预计国产航母将亮相。

——《大公报》2019年3月29日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