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小麦上网搜索语文知识时,发现一些错误。你判断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的“几乎”一词不能删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 B、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山北水南称为阴,水北山南称为阳。如洛阳就位于洛水北岸。 C、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用特定称谓,如“始龀”指七八岁。 D、“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看见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是定语。
举一反三
阅读出来,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问题。

省力不省功

①物理学有个说法,叫“省力不省功”。也就是说,不存在既省力又省功的机械或工具,如果一个机械或工具可以省力,那么它必须通过移动更远的距离、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弥补这部分省去的力。生活中的各种省力器械,比如动滑轮、杠杆、千斤顶等,都是省力不省功的。使用它们并不会使你获得额外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只是采用了“分步走、不停步”的策略,让你成功实现给看似不可能抬起来的重物做功,其实这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道理相通。

②生活中也一样,很多事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省力,但要成事成器,努力做不可少,持续做不可少。篮球运动员要想投篮很准,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方法少走弯路,但少不了在篮球场上流汗苦练, 多投一次,肌肉就多一分记忆,就更准一分,别无他法;想学木工,可以利用一些省力好用的工具,但砍锯凿劈刨的基本功必须反复练习,否则就不可能手艺精湛;想读懂《传习录》,除了一句一句地啃,没有其他捷径。小到读一本书、做一件事,大到学习一门技艺、成就一番事业,都要深谙“省力不省功”的道理。

③但在现实中,我们见过一些“想省力又想省功”的人。比如,嫌日积月累用心学习太辛苦,便夹带小抄去考场,妄想不用功便能得高分;嫌脚踏实地、勤勉尽责升迁太慢,以为弄虚作假、溜须拍马、投机取巧就能更快得到提拔重用……这些人最终的下场我们都清楚。

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时候,我们出的力气、下的功夫跟成功是成正比的。我们当然应该究方法,当然有必要学会“借力”,但最后的“功夫到家”,依然要靠坚持不懈的磨炼,依然要靠向着目标的一步步努力。台上三分钟的光鲜,来自台下十年功的辛苦,功到自然成。

⑤卖油翁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钱锺书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历代手艺人、做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都强调一个笨功夫,他们的好手艺、硬本事、真学问,皆从笨功夫中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笨功夫”,遭到智叟的嘲笑,愚公长息曰: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懂得下笨功夫、苦功夫的人心无旁骛、埋头努力,终会接近成功。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在平政初中的讲演

朱山坡

①同学们,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文学和当作家的体会。

②在生活中,你说话有文采,能引经据典,别人会说你是喝过墨水的人;你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词,都与文学有关,如“喝××酒,做天下文章”“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③“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有一个诗人赵红尘,给茅台酒写了一首诗《酒神醉了》,据称得了两千万。上海《萌芽》杂志前几年举行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前三名可免试进入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读书。还可以一举成名,如郭敬明、韩寒、张悦然,他们的作文离文学很近。

④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很崇拜那些作家,佩服他们高超的写作技巧与丰富的想象力。只见他们笔尖一动,就把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变得那样丰富多彩,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经久不忘。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背影》《荷塘月色》;还有鲁迅的《孔乙己》,短短的三千字,勾画出一个旧时知识分子的狼狈:“一个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最后他是爬着来酒店的,手掌上沾着泥土,多么令人震惊的场景。这些美文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这种欲望更加坚定了我当作家的决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为实现这一个梦想而努力。

⑤为了让这个理想早日成为现实,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名篇名作,当时买不到文学名著,只要跟文学靠边的文字都读。从中汲取着养分,金庸、琼瑶、席慕容、巴金、鲁迅、川端康成、高尔基、海明威……一系列文坛巨星的作品在我脑中滑过,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那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我参加了《星星》的函授,43元学费,比我一个学期的学费还多。为了参加玉林《金田》的一个笔会,50元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我利用暑假贩卖雪条,从六靖到高州。小时候,没有钱,在六靖镇的街头,我在书摊上“窃读”被人无情地赶走,我还成功在六靖新华书店“窃读”了一整个下午。

⑥要想从爱好写作到成为作家,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它将充满艰辛,充满苦涩。对于我来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刻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多读、多思、多看、多听、多学、多练。[A]多读就是博览群书,积累美词佳句,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B]多思就是在欣赏佳作时,要善于分析和吸收,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C]多看和多听就是积累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出自己可用的素材,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D]多学指多学习写作技巧,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仅在词语上下死功夫,写出的文章就是空洞的、华而不实的;[E]多练就是勤动笔,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⑦但是,即使你有志当作家,也不要忘记,目前你们最大的任务不是当作家,而是好好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来进入适合自身才能发展的大学。因为大学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你谋生的一个重要台阶。还因为,当作家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百米冲刺,是马拉松长跑,不能急于一时。

⑧我们今天来这里,目的并不是来劝大家选择文学这条道路,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人,有一点文学修养是很有用的,无论对你将来的工作,还是对你的气质都大有裨益。如果大家都明白这一点,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那么,我们今天就不算白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