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南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响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故乡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我的故乡,多山,村子不大,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人们能看到的只是片瓦只檐,只有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才会发现村庄的内涵特别丰富。村里的乡亲都是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山沟沟的最深处。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沿着进村的小路,一直走到村子最里面。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进村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乡亲们都是非常淳朴的人,邻里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从家家户户的烟囱中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坯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叔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候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杳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乡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展,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荣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恍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鸡一边叫着一边扑扇翅膀,鸭一边前行一边摇摆身子,狗在乡村小路上欢快地跑着 , 还有牛啃食青草的情景,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这些自由自在的状态,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每当回想起这些画面,我的内心就立刻会涌起一种深情——对故乡的怀念。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炊烟。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小村落里的炊烟,升腾着一种恬静,一种温暖,体现着乡村的朴实和单纯。伴着升起的炊烟,人们或者行走,或者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妻子,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展,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家里有了妻子、母亲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热腾腾又很可口的饭菜,那就是家的味道。
⑥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给人以家的归属感,炊烟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鸡一边叫着一边扑扇翅膀,鸭一边前行一边摇摆身子,狗在乡村小路上欢快地跑着 , 还有牛啃食青草的情景,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珍贵样品。为此我们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
材料一:
①5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这次任务全过程约53天,是中国目前开展的最复杂、最有难度的探月任务。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6月底拿到从月球背面带回的首批岩石样本。
②想要飞到月背,嫦娥六号首先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科研人员应用了“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以提高实施发射概率和可靠性。
③要想抵达月背并开展工作,还需要解决通信问题。任何飞到月背、落到月背的探测器,都无法直接跟地球建立联系。今年3月,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提前到达了月背上空,保障嫦娥六号在月背的一切行动。
④嫦娥六号任务将沿用嫦娥五号的采集方式,使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获得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样品,并在月球背面同步开展科学探测。中国航天科技研制团队将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通过适应性改进,嫦娥六号轨道器可以完成分离和组合的变形。同时,通过热控、能源等专业的复核复算,轨道器还能确保逆行轨道的飞行需求,让嫦娥六号有去有回,带着月壤顺利“回家”。
⑤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陆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着陆难度、通信难度和科研价值,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⑥香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帕克称赞这次发射“完美无瑕”。他说:“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取得的太空探索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将成为科学界的另一大盛事。”
(摘编自《在月球背面“挖土”有多难?》)
材料二: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年来,中国探月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探月工程八战八捷,为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支持。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 典型成绩 |
嫦娥一号 | 2007.10.24 | 顺利绕月并获取第一幅全月影像图 |
嫦娥二号 | 2010.10.01 | 获取国际最高水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环球探测日地L2点开展小行星飞月探测 |
嫦娥三号 | 2013.12.02 | 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着陆(月面软着陆),“玉兔号”巡视探测月面 |
“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 2014.11.01 | 飞行试验器安全回收,拍回首张中国人自己的地月合影 |
鹊桥一号 | 2018.12.08 | 与嫦娥四号实现中继通信,全球第一颗专用中继星 |
嫦娥四号 | 2018.12.08 | 全球首次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实现全球首次地月中继通信 |
嫦娥五号 | 2020.11.24 | 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月球正面北半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 |
鹊桥二号 | 2024.3.20 | 为嫦娥六号月球采样提供支持和中继通信,继“鹊桥一号”后全球第二颗专用中继星 |
ㅤㅤ除了月背挖土,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的一大亮点,彰显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2019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国际合作机遇公告,计划拿出20千克用于搭载国际科学载荷。最终确定了来自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星、法国的氧气探测仪、欧空局/瑞典的负离子分析仪和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其中,巴基斯坦立方星搭载在嫦娥六号轨道器上,其余载荷均搭载在着陆器上。
(摘编自《史上首次!嫦娥六号要从月球背面“挖土”回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