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1种群的数量特征 同步练习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布氏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次捕获并

标记只数(M)

重捕只数(n)

重捕个体中被

标记只数(m)

32

36

4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2)、右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组 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0

2

3

3

4

12

4

2

3

3

举一反三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blank#}1{#/blank#}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blank#}2{#/blank#}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blank#}3{#/blank#}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blank#}4{#/blank#}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blank#}5{#/blank#}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blank#}6{#/blank#}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blank#}7{#/blank#}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blank#}8{#/blank#}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blank#}9{#/blank#} 功能提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