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旗开得胜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材料  郭中敬(1231~1316年),字若思,河北那台人,卓越科学家,幼承家学,“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忽必烈赏识其治水建议,1262年,授予其“提举诸路河渠”事务,郭守敬开始其长达四十余年的治水实践。1264年,他对西夏黄河两岸的地势及水情进行实际勘察分析,走访百姓并绘制地图,既考虑到“分杀河势”,又考虑到“灌溉田土”,提出了“因旧谋新,更立闸堰”的方案。工程告竣后,九万多顷的土地获得了灌溉,极大地造福了当地百姓。1291年,在深入地分析了前两次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他再次向朝廷提出开凿通惠河的新方案,得到了元世祖的高度重视并批准动工。这次修凿大都(今北京)运粮河,采取迁回西山麓的引水线路;考虑水道流向、坡度高低,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全部完工,从此船舶可以直接驶入大都城中

——摘编自焦佳欣《郭守敬水利思想及其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守敬取得治水功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守敬治水思想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颠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宋代)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可称之为成熟时期°深奥的散文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信仰。在技术史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多东西都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史》

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

——摘编自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158年,意大利政府成立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大学﹣﹣波仑亚大学,1300年至1601年,又相继设立帕多瓦、都灵、佛罗伦萨、摩西那等二十多所学科完备系统的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上主要有人文学科(文、史、哲等)、职业学科(法学、医学、神学)。自然学科(数学、天文星象、物理、化学、动植物学等人艺术体育也进入大学课程设置。这些大学成为各类学者、人才学习和交流科学技术的专门学术机构。人本主义、理性思维的复兴和近代大学机构的建立,适应了意大利社会各阶层需要。在此基础之上,意大利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代表人物是反对把地球看成是宇宙中心的哥白尼(波兰籍,长期旅居意大利)、布鲁诺和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世界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彩成。

——摘编自王云清《试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在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面,除改进和创新的农具、提高水肥管理技术的外,农书的编纂与印刷也是重要表现。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中央政府下令刊刻《四时纂要》等月令体农书,并颁发给地方官员加以推广,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书中所述的农业知识的传播、流传。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当时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典型代表,这些农书往往篇幅宏大,字数较多,图文并茂。在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每4户就有一册,更为普及的历书客观上促进了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殷三、李浩《雕版印刷对宋元时期农书传播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 宋元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劝农机构和劝农官,认为“农桑,王政之本也”。 宋元时期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农桑,有许多人做了地方官,仍要劝课农桑、推广农事,各级官员仍要把加强农业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农桑是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宋元时期,城市以经济中心的优势吸引能工巧匠,培育出许多蔬菜、花卉,为城市人口提供所需的供应,“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宋元时期,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农学著作记述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如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就记录了甘蔗、茶叶等物种的引种国外情况。

——摘编自朱晓琴、员立亭《宋元时期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原因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