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检测试卷

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举一反三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揖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