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


材料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有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它是以图中(地点)为起点的。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汉朝时把材料三中“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主要是在今天我国的什么地区
(4)、这个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管理机构名称叫什么?证明了什么历史事实?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几种?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举一反三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历史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图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采取的主动政策,比如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中国古代史(上册)》朱绍侯等主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