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的气魄

①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与秋的本质相去甚远。

②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的照射着的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他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

③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④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梧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的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的感受着秋。

⑤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的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清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

⑥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须的----自行剥光。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⑦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泊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冷冷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空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的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的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的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⑧这震颤正是秋本来所具有的感觉。静谧、澄静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的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

⑨这赤裸地凝视的眼,从它自身的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而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

⑩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而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

⑪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

(1)、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到“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的红叶”,作者认为红叶是秋天的标志吗?为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3)、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说“秋是寂寞的”,而第⑩段又说“秋才不是寂寞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①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②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③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④“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⑤“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⑥“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⑦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
        ⑧“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⑨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⑩“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⑪“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⑫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⑬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⑭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⑮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风是很重很重的             
                                                                                                      陈亦权
       ①夏末秋初是山林探险的好季节,我和几位驴友一起,来到了贵川交界处的一个偏僻深山里探险旅游。
       ②走进山林后的第三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小村子,在村外的空地上,几只羊儿正在吃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一块石头上,翻看着一本破旧的数学书,他的衣服沾满灰尘和污屑,却长得圆头圆脑,非常可爱机灵。他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     
       ③经过交谈得知,小男孩开学读二年级。我给他出了几道简单的算术题,还有几个拼音测试和组词造句的语文题,小男孩全都回答了出来,看来学习成绩还不错。
       ④见这些都没法难住他,我就给了他几道比较玄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东西最轻吗?”
       ⑤“鸡毛!不,羊毛!”小男孩歪着头说,“还有蒲公英!”
       ⑥我笑笑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确很轻,但却并不是最轻的,例如空气、烟雾,还有风,这些东西才是最轻的。
       ⑦小男孩睁着一双大眼想了想后,有些不赞同地说:“空气很轻,但风却很重很重的!”
       ⑧“风只是流动的空气,和空气是一样的!”
       ⑨小男孩显然对我的话非常不屑,他用极不信任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然后站起来坐到了另一边的大石头上,再不理睬我,嘴巴里还轻轻地重复了两遍那句话:“风是很重很重的!”
       ⑩休息够了,我就和驴友们接着赶路。离开村口三四里路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身上已经没有水了,最要命的是,我们走进了一片干燥的秃岩山,别说山涧泉眼了,就连一棵小树都看不到。我们决定往回走,到那座小村里去取水。
       ⑪翻过一座小坡,终于看见有一座泥房子还开着门,门口有一间矮草棚,关着十来只羊,而在大门里侧的地上,则铺着一张竹席,上面躺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位小男孩,竟然就是我们之前在村口遇见的那位小男孩,他睡得很香甜,老人用一把麦秆扇为他扇着风。
       ⑫见有陌生人到来,老人连忙站了起来。我们说明来意以后,他非常热心地把我们带到厨房,给我们的水壶灌水,灌到第三只的时候,水壶突然从他的手中滑落到了地上,老人连忙弯腰捡起来,面带愧色地接着灌水。
       ⑬老人则回到竹席上,一边轻轻地对我们介绍附近的地形山势,一边继续用麦秆扇给小男孩扇着风。没多久,他手中的扇子又突然滑落了下来,掉在小男孩的肚子上,小男孩被惊醒了,他先是惊讶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心疼地对老人说:“爷爷,我说了我不热,你不要为我扇扇子了!”
       ⑭“好,好,爷爷不扇了,你接着睡吧!”老人慈祥地微笑着说。
       ⑮小男孩逐渐睡去,虽然他说自己不热,但睡去后,额头就冒出了细微的汗珠,老人又拿起麦秆扇,轻轻地给他扇着风。老人边搧着风边对我说起了自己的孙子:孩子命苦,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双双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祖孙俩相依为命。家里穷,买不起电风扇,所以热天里都要给孩子扇扇子,可从今年开始,老人的双手有些不对劲,经常莫名其妙地抖动,握不牢东西,以前一只手可以拎起50斤稻谷,现在连给孩子扇点风都觉得特别费力,使不上劲。不过小孙子特别懂事,再热的天也不让爷爷给他扇扇子,怕累着了爷爷。
       ⑯老人说到这里,眼眶变得潮湿起来,但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欣慰的微笑!他的脸黝黑黝黑的,爬满皱纹,他那双粗糙而且布满青筋老茧的大手,因为怕扇子掉落而使劲地攥着扇柄。此情此景,我不禁再次回想起了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的!”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得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⑰在起身离开的时候,老人走到门口替我们指路,我趁这时间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悄悄地塞到了小男孩睡觉的那张竹席下——这足够他们买一把电风扇了!
       ⑱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做慈善,我只是觉得,风不应该有那么重,而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地让风轻一点,再轻一点……             

                                                                                                                                        (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开在童年的油菜花

佚名

    ①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地。站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岁月。

    ②“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非常喜欢这两句诗,因为字字句句都是我此刻内心的真实写照。童年,它永远是我心上抹不去的斑斓风景,只是随着岁月的递增而变得破碎不堪,再也无法复原最初的一切。

    ③童年的故乡,一到春天就成了花的海洋,到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有金灿灿的迎春花;红彤彤的杜鹃花,还有粉嫩嫩的桃花……沐浴在阳光下,在绿叶的衬托下肆意怒放,她们朵朵笑迎春风,争奇斗艳。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摇曳着春的倩影。

    ④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爱的却是那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它们总是盛开的那样悠然而美丽。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淡雅清秀,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摇摆,像在对我们招手微笑。这朵嫩黄色的油菜花,羞羞答答,还没绽放开它的笑脸,显得那么晶莹淡雅。那朵杏黄的油菜花,半开半闭,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引来了蜜蜂和蝴蝶的青睐,真是“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的我只要一钻进那片金黄色的天堂中,便再也没了踪迹。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油菜花丛中穿梭、躲藏。闻着夹杂着泥土芬芳的阵阵花香,踏着松软的土地,做着快乐的游戏,我们好像身处天堂、仙境一般。金黄的花丛让我们流连忘返。“呵呵呵……”我们那爽朗的笑声在田野上空久久地回荡。总是惹得爷爷奶奶满世界找寻我的影子,而我总是在金黄的“花海”里偷笑,乐此不疲。

    ⑤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总会吵着让爷爷给我扎一个风筝,然后拉着爷爷的手去放风筝。柔和的春风将风筝带上天空,然后我会快乐的给爷爷唱我新学的歌。从不担心我的风筝会和其它风筝“打架”,也不怕它会不幸地挂在树上下不来,因为这一片油菜地都是我的天地。四周的油菜花馨香而浪漫,好像我和爷爷的脸庞也被涂上了金黄色的微笑。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也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盈满全身,好似沁入肺腑,让人无限陶醉。我总是忍不住躺在这松软的泥土上,抬头看看天上穿梭于云层间的风筝,真是惬意无比,那时小小的我真想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

    ⑥油菜花盛开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日子,一有空,我就拉着奶奶去那大片大片的油菜地。奶奶是来除草的,而我就去找小伙伴。我们无拘无束地奔跑在天地间,时而捉迷藏,时而嬉戏打闹,挥洒一路的欢声笑语。有时候手痒痒,还会采下一簇金花,为小伙伴扎在头上,或者也为自己编一个花环。当然,此举动没少挨大人的骂,但是我们依然是快乐的。没有小伙伴的日子,我就独自蹲在奶奶身边,看着田地上小小的蚂蚁顶着食物跑来跑去,有时候还会用树枝逗逗它们,直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衣服上到处都弄得脏兮兮的,才肯跟着奶奶回家。

    ⑦油菜花的金黄色可以说是我童年里最深刻的一抹色彩,曾经那样真实地出现在我最快乐的童年中。而现在我住进了城市,很少见到同样的金黄,现代人生活的大都市里,看似热闹,其实孤独和空虚得很。熙熙攘攘,为利奔忙;操心劳神,为欲所驭。我偶尔回老家,看到同样盛开绚烂的油菜花时,我却再也没有当年的感觉了。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我明白,那个属于我的快乐童年已然离我远去。

    ⑧可是我知道,在我心底的某个小角落。会有一大片馨香的金黄,它们花开不落,还有那些单纯的笑容,总是那样迷人……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荣誉墙外的心事

马宁 张子轩

    ①高铖蔚三年前毕业分配来到泉州舰,一艘继承了“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的英雄舰艇,上舰没久,他就发现,舰上官兵的荣誉感格外强。

    ②四级军士长周林华高中毕业,接舰之初从枪炮专业转型到信息化程度高的导弹专业。这些年他苦学苦干,编写导弹专业教学教案30余课,培养导弹专业技术骨干10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老周班长的口头禅。

    ③电工班长张建钧修理技术过硬,还没退伍就被多家企业盯上并许以高薪,他却全都拒绝了自己“猛虎兵”还没当够……

    ④出海归来,舰上组织大清洁。高铖蔚发现,平时团结友爱的战士争了起来,大家都抢着擦拭舰艇狭窄通道里新换过的荣誉墙,你擦一遍,我再擦一遍。

    ⑤几天后,舰艇开放日。老兵韩建廷站在荣誉墙前给大家讲起“猛虎兵”的红色故事。当年,崇武以东海战,“海上猛虎艇”一战成名,首创了人民海军近战夜战、以“小艇打大舰”的海战奇迹,铸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上猛虎精神”。炮火连天、巨浪滔天,荣誉墙的浮雕生动展示着当时的战斗情景。墙壁上悬挂电视机,播放着英雄舰纪录片,官兵可以随时观看。看看这些,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高铖蔚心中升腾起来。高铖蔚明白了,荣誉墙对战斗精神的再现与时时熏染,让“猛虎传人”格外珍视荣誉。

    ⑥这面荣誉墙,也让信号兵吴永杰解决了“心事”。他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带着满腔热忱来到舰上,结果第一次出海就吐得昏天黑地,再加上薄弱的军事素质让他屡屡受挫,曾一度陷入迷茫。

    ⑦一次教育活动中,在崇武以东海战中咬破手指写下战书的老英雄杨进兴登舰参观,与官兵交流。吴永杰鼓起勇气,红着脸向杨老诉说了自己的“心事”。杨进兴认真听完,指着荣誉墙上的战斗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小同志,我们一样,都是信号兵。我们又不一样,你可是大学生!要记住自己是‘猛虎传人’,俯下身子干,你一定能超过我!”杨老一番话让吴永杰心潮澎湃。两年时间里他白天练专业、晚上学理论,刻苦训练。如今,他已是一名出色的信号兵,参加国际信号比武获二等奖。他说荣誉墙是块宝,带来了老英雄的牵挂,带来了奋斗的动力…

    ⑧“我们把‘海上猛虎艇’的光辉航程展现在荣誉墙上,就是想让官兵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画好自己的样子,让老一辈战斗英雄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官兵的力量源泉。”该舰领导说。

    ⑨不久前,舰上在荣誉墙边设立了“留念角”,让退伍老兵在上面贴照片、写寄语。荣誉墙前回味历史,细数荣誉,新一代“海上猛虎艇”的官兵越发凊楚,他们驾驭的这艘战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