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迁秘书省著作郎,出知颍、寿二州,入为开封府推官,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摘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召为右正言、知制诰,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

晏殊执政,以妻父嫌,换龙图阁待制。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 , 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未几,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虽去官,犹罢知信州。徙扬州,再迁礼部侍郎,复权知开封府,复兼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三司有狱,辞连卫士,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复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病痈卒。

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

(选自《宋史·杨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行/部数摘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B、及行部/数摘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C、及行/部数摘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D、及行部/数摘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书省,官署名。南北朝以后始设,属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之一,其主官称秘书监。 B、权,古代资历不足临时代理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暂代官职的还有假、兼、领、摄等词。 C、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或母辞世需丁忧守制,即官员按儒制,除去本兼各职,归乡守孝。 D、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要改变文章的风格,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而杨察认为文章无论今昔,都要以纲要作为根本。 B、杨察认为推荐御史台官员的标准太细,因一些不值得计较的小事,都弃置不加选用,恐怕会遗漏掉才能卓越的人。 C、内侍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杨察,主理刑狱的三司有诉讼案件,讼辞中牵连到卫士,杨察因此请求罢免三司主管官员。 D、杨察处理政事勤奋,毒疮刚发作时,还入朝商量财物货利的事,回家后就十分疲惫,最终死于毒疮。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②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戒(并序)

柳宗元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 , 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 ,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 , 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①慭慭(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畏日:对日辰迷信忌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 , 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 ,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而木之性日以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闻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