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践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泰来县,龙江县,富裕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某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雄关漫道)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革故鼎新)

材料二:

鲜卑族

汉族

拓跋

贺赖

步六孤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论从史出)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策划这一迁都的“计谋”?
(2)、材料二所示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试列举出孝文帝改革的另两项措施。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给了你哪些启示(两点即可)?
举一反三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私有制形成的关键措施?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北魏服饰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孝文帝变法的哪项内容?除此之外,请再列举出他推行的两项汉化措施。

材料三:

(3)请说出材料三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

材料四: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4)材料四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影响从材料四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