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人脸识别的边界在哪里?
①随着人脸识别在技术上的门槛不断降低,对人脸识别的应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商家做不到的。最近媒体爆出了两个奇葩应用。一是位于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一食堂推出按克取餐人脸支付服务。二是北京西城某小区用上了人脸识别垃圾桶。学校食堂取餐按克称重计费,有助于节约粮食,但是要绑定人脸来支付就没有多少必要性;而人脸识别垃圾桶则几乎纯粹是费力不讨好,年轻人不愿意注册人脸识别垃圾桶,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而老年人不用人脸识别,是因为戴上口罩后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下降了。这对应了人脸识别应用的两个主要问题。
②首先是在技术上。人脸识别技术的门槛虽然大大降低了,但是要做到较高的速度和识别准确率,还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技术难点,比如对照片与真人的鉴别问题。2019年10月,丰巢快递柜在部分地区测试人脸识别取件,就被几个小学生用照片冒充父母取走了快递。即使是更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也不乏被破解的报道。
③更大的风险则在于数据泄露后带来的巨大风险。人脸作为一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不可改变。一个人的人脸识别数据一旦泄露,那么他所有采用人脸识别验证的系统都不再安全了。由于人脸识别的技术门槛降低,很多公司都可以做人脸识别的应用,存储用户的人脸数据信息,但是这些公司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有可能不足,导致用户人脸数据泄露。而一个人的人脸数据被越多的企业获取并保存,泄露的风险就越大。要知道,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一件坏事是有可能发生的,那它的发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总会有人把事情搞砸。
④正是因为数据泄露的风险无法避免,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应遵循最少必要原则。其中必要性就是说,只有必不可少的情况下才能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收集的条目应该越少越好。根据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对最小化原则的解释,应用的运营者“收集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应与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有直接关联”,如果没有这些收集的个人信息,“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无法实现”。而在扔垃圾、食堂付钱、进动物园、取厕纸等场合,显然不用人脸识别技术也一样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人脸识别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场景,就不应该使用人脸识别。
⑤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法律对人脸识别技术到底可以用在什么场合做出严格的规定。虽然有关部门也曾经对不同功能的应用应该获取哪些用户个人信息制定了指南,但是这个指南同样不具有强制性,如果商家不遵守指南,也没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处罚。
⑥由此可见,人脸识别仍存在巨大的技术和伦理风险,应该通过广泛的公众讨论形成共识,划定边界。
(摘编自《南方快评》,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