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溧阳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 B、《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故乡》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小说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故乡面貌、故乡人的变化,掲示了小说主题。 D、阅读议论文需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面壁”与“破壁”》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面壁”与“破壁”
      ①“面壁十年图破壁”,是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所写的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中的一句。
      ②“面壁”,原始佛教用语,相传南朝名僧达摩大师刻苦修行,终日面壁而坐,默诵经文,后来成为佛教禅宗的始祖。“破壁”,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据《历代名画极》记载,南朝张僧繇精于绘画,曾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龙,都不画眼睛。他说:画了眼睛龙就会飞去。人家以为不可信,硬要他试试。当他刚点上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电破壁,两条龙乘云飞去,周来同志巧妙地把两个典故揉合起来,并赋予新意,表达他那种为探索革命真理尝胆励志、刻苦攻读的战斗精神。
      ③“面壁”,作为一种治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读书,做学问,贵在坚持,贵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终不稍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是没有这种艰苦卓绝一步一个脚印的“面壁”精神,尽管你有“破壁”之壮志,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那种学了一点就浅尝辄止,自满自足起来,或是在科学的“坚壁”面前,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的人,是不会突然出现什么“破壁”的奇迹的。
      ④为图“破壁”,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面壁”精神,而“面壁”又正是为了“破壁”。倘若只会低头沿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而没有敢于突破前人藩篱的雄心壮志,没有筚路褴褛的创业精神,也不可能取得惊人的成果,攀上顶峰的。
      ⑤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无不凭借着长期的“面壁”精神,以遂一旦“破壁”之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谈 自 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寂寞中沉淀,光明下立足

①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我把希望寄托在10年后发表自己意见的那一批人身上,我关注他们,或许他们才真正决定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在这一批人身上,而不在现在表演得很起劲的一些人身上,那是过眼云烟!”钱老何出此言?因为前者定会在“寂寞”中一天天沉淀下来,最终厚积薄发;而后者只会在“热闹”中一天天消沉下去,最终泯然众人。所以,寂寞实乃凝神静气之利器、砥砺沉潜之良策,志存高远者,当守得住寂寞。

②那么,怎样才能守得住寂寞呢?

③守得住寂寞,需要有一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沉潜心。“沉”就是在寂寞中沉静下来,“潜”就是在寂寞中潜进去,潜到生命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文明的最深处。在北京居住了14年的鲁迅,埋头抄了7年古碑,正是这7年的沉静和深潜,让这位“精神战士”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跃升,他最终“在沉默中爆发”,从“寂寞”走向了“呐喊”,踔厉风发,笔似投枪,直刺向旧世界“吃人”的本质和国民的劣根性。

④守得住寂寞,更要有一颗“不畏浮云遮望眼,亦要心坚如磐石”的弘毅心。在寂寞中潜行、深耕,既需要战胜内心的孤独感,又需要战胜遇阻时的无力感,如果此刻乱了心,慌了神,意志摇摆不定,怎么能够守得住寂寞呢?守得住寂寞,方能内心平静、宠辱不惊、有所作为,才能对真正热爱的事情专注持久,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才能有所收获。成功之人往往都经历过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挨过去,天也就亮了。守不住“到死心如铁”,怎么能“试手补天缺”?耐不住“寂寞沙洲冷”,又何以迎“山花烂漫时”?

⑤“真的猛士”已经在寂寞里蹬出了成功之路,吾辈青年自当接续前行,守得寂寞,心向光明。

【材料二】

①守得住寂寞,____。袁隆平耐得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他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探访中国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如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摘自王晓河《细品寂寞》有删改)

【材料三】

“这枚金牌,我们等了41年!”

(图片中的文字:北京时间8月8日,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技巧自选比赛结束,中国队三项总分996.1389分排名第一,夺得花样游泳集体项目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获得的第24枚金牌,也是中国花样游泳队首次夺得奥运金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