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杨同卫《城镇化中乡村记忆的保护与保存》)
材料二:
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方面,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乡村文化站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34340个、从业人员达101970人,整体上延续了从2011年开始的稳步增长态势,符合了全国乡镇文化站的评估标准要求,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有效运行。2016年农家书屋藏书量达10. 84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发生较大变化,从2006年书屋实施前后的0.13册增长到1.25册,增长近10倍。2017年到文化站活动的人次达20177万,近年来群众主动参与、学习各种文化实践形式的热情越来越高,人数总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不断创新,如文化服务流动平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史化长廊等,系列文化工程使得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覆盖区城更加广阔。但也应看到,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依然不平衡,发展体系尚需完善;文化形式方面缺少创断,远远不能满足群众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李钢《建设乡村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三:
新形势下,应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努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以更好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应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从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传统村落基本格局的保护,加强对乡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以及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等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应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如乡村优秀传统曲艺、民间工艺美术、传统节庆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等。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应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统筹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让乡村居民能够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力量,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目的。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应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城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摘编自范建华《有的放矢: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