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部分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回答问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展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1)、(甲)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加点词“几乎”强调了;(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的经过。
(2)、(甲)文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
(4)、根据(乙)文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①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②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科学。

    ③植物不仅 喜好颜色还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 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加“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验。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实验之二,在有两株植物的房间进入了6个人,其中一个人掐断了一株植物,然后6个人离开,研究者把测试仪和没有“被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过了一会儿,6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房间,其他5个没有掐断植物的人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表现平静。当掐断植物的“罪犯”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的“情感曲线”出现大的波动,就像人们发怒一样。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提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

(选自《百科知识》)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

    元大都是今日北京城的前身。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八年(1271)建立元朝,决定将政治中心南移,在金中都旧城东北,以琼华岛(北海)一带金代离宫为中心,另建新城。1272年新城基本建成,即为元大都。

大都坐落在华北平原北端称为“北京湾”的地方,西有太行山,北横燕山,往南直达河洛,数千里内一望平川,交通无阻;向北可通过燕山长城关隘要道,连接辽东、朔北、漠北、西北。北京实在是沟通南北交通的要地,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和东北文化在这里交汇,自古具有多元的色彩。古人常用“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来称赞它。

元大都是严格按照预先的规划建设起来的,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大都东西6700米,南北7600米,基本呈方形,远大于辽南京和金中都,比起北宋汴梁来,也有过之,约与唐东都洛阳相近。其东、西墙分别与以后明清北京内城的东、西墙大体在同一直线上,南墙较后者南墙往北近二里,北墙较后者北墙往北约五里,除北面二门外,其他三面均开三门,正门称丽正门。

正对各门有大街,除被宫殿区阻隔和城内湖泊打断外,各大街皆纵横相通,基本上是九经九纬。在二门之间及沿城内一周也各有一条大街。城墙全为夯土,有马面,四角有角楼。元末,在每个城门外加设瓮城。皇城在城内南部,正门称棂星门。

皇城内在全城中轴线上有宫城,又称大内,正门称承天门。皇城之北鼓楼一带是最主要的市场。在皇城外左右都城东西城门——齐化门和平则门内分建太庙和社稷坛。

方正的城市外廉,以中轴线为对称轴的东西对称格局,位于全城中轴线上的皇宫,纵横正交的街道网格和以左“祖”、右“社”作为宫殿的陪衬都浸透了皇权至上、等级严格的宗法伦理政治观念。

大都11个城门,每门都建城楼,城外有瓮城,它们和角楼、城墙一起,组成了城市外围丰富的立体轮廓。在城内几何中心建中心台,台稍偏西建鼓楼,其北又有钟楼。由中心台向东的大街,正对外城东面中门崇仁门,鼓楼和钟楼都颇高大,“层楼拱立夹通衢,鼓奏钟鸣壮帝畿”。这些高大的建筑有规律地分设在各主要街道和关键部位,成为主要大街的对景和统率各地段的构图中心,使整座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材料二:

    微短剧,不但具有短视频的时间消耗成本低、娱乐性强的特点,还具有长视频在剧情方面的优势,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人说,观看一集微短剧,只需要用点个外卖或者坐几站地铁的时间。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完一段完整的故事,这样的形式很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所以能够迅速占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间隙。

近一两年,《虚颜》《念念无明》《逃出大英博物馆》《东兰雪》《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等微短剧有良好的表现。比如短短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得观众集体“破防”。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对泱泱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也触动了民众对于那段晦暗、屈辱历史的悲怆记忆,可谓笑中有泪,悲欣交集。该剧由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制作,三集总时长不过20多分钟。

    材料三

    近年来,科幻微短剧创作快速发展。然而,科幻微短剧在数量提高的同时,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口碑好、有影响力的出围之作少之又少。有的作品偷换概念,披着科幻题材的外衣,讲述奇幻、架空、穿越的故事,剧情经不起推敲,设定不符合常理。有的作品想象力匮乏,又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是将科幻当成吸引眼球的背景或元素。有的作品为了炫技,在短小篇幅中架构平行世界、虫洞等过于庞大复杂的世界观,使剧情信息量过载,出现故事时间与空间错乱,现实与虚拟杂糅等问题。有的作品过分强调强情节、大反转,导致叙事混乱,思维跳跃,逻辑不通,使观者不知所云。还有的作品特效和道具粗糙劣质,使科幻场景充满塑料质感,让观众很难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凡此种种,遭到观众诟病,导致科幻微短剧很难突破固有圈层,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引发受众关注。

    材料四

    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广电总局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形成了震慑效应,有力遏制了网络微短剧野蛮生长的态势。

    在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广电总局对网络搬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建立双周报送处置数据机制和定期发布公告机制。2023年3月至今,督导抖音、快手、腾讯、B站、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此外,还建立网络微短剧“黑名单”机制。要求网络视听平台切实担好主体责任,对发现的违规网络微短剧及时上报,汇总纳入“黑名单”,并向全行业通报,督导全网平台及时下架,推动共同参与治理,切实防止防范违规网络微短剧转移阵地、转换马甲播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