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贺传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焉。

(选自《新唐书·李贺传》)

(1)、下列选项中与“足成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不惠 B、固国不以山溪 C、称善者久 D、环而攻
(2)、结合选文第一段,简要分析李贺诗歌创作的特别之处。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援笔辄如素构         

②能疾            

③其诗歌世传者焉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②每撰著,时为所取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③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麦子熟了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

    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