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进军。

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③自红军主要部队从江西撤退之后,隔了好几个星期,南京军队才能够占领重要的红色城池。成千的农民、保卫队、游击队团结在一起,由几个红军正规军队的士兵领导着,举行了一次坚强的抵抗。这些红军领袖们很英勇地主动地停留下来,他们的牺牲精神至今为红军用许多方法来纪念着。他们尽了后方防卫的责任,在南京还不能动员充分的军力,去在路上包围和消灭他们之前,他们使主要的部队能够很好地前进。即在一九三七年的今天,在江西、福建和贵州,还有一些区域被这样的红军残部所占领着,所以在最近南京政府又宣称要在福建开始另一个“最后肃清”的“反赤围剿”了。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减

(1)、文中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内容节选的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B、选文第①段中的“敌军惊惶奔逃”与“红军猛攻不停”,一褒一贬,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和对红军的赞扬。 C、从选文我们不难看出红军领袖们的英勇品质和奉献精神。 D、文章第①段中提到了“轰动一时的进军”具体指的是正面进攻敌军。
(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许应骙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红星照耀中国》和《朝花夕拾》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