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 , 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②骠(piào)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诗人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和《野望》一样都是五言律诗,而《游山西村》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是七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除夕一直守岁到三更已尽。一个“仍”字表现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凄凉心情。 C、颔联中“雪声偏傍竹”一句,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雪落之声衬托夜之寂静,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D、颈联从听觉和视觉写景,采用“晓角”“残漏”“孤灯”“落花”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因一夜无眠而心情极度悲痛之感。 E、尾联呼应首联,点出离家万里岁末不得归家的原因。整首诗主要表现出诗人因跟随主帅却不得志的奔波之苦及抑郁之情。
(2)、颔联中“寒”字用得很好,请加以赏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娇小的赤条蜂   
          ⑴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⑵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⑶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⑷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⑸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它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⑹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它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⑺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从不知道的事情。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刺,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致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的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地积累知识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           (----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阅读《大印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印象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④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 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片叶子落下来

(美)利奥·巴斯卡利亚

       叶子弗雷迪长大了。春天的时候,他还是个初生的嫩芽,从一棵大树树顶的大枝上冒出头来。弗雷迪的身旁有成百上千的叶子,都跟他一模一样。不过,他很快就发现没有两片叶子是真的一样的,尽管大家都长在同一棵树上。

       弗雷迪最好的朋友是丹尼尔。他还觉得丹尼尔是最聪明的。丹尼尔告诉大家说,他们都是大树的一部分,大树有强壮的根深深埋在地底下。枝头上唱歌的小鸟、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还有季节的变化,不管什么东西,丹尼尔都有一套道理解释。

       弗雷迪觉得当叶子真好。他喜欢他的树枝、他的叶子朋友、他高高挂在天上的家、把他推来推去的风、晒得他暖洋洋的太阳,还有在他身上洒下温柔洁白身影的月亮。

       夏天特别好,弗雷迪觉得。公园里来了许多人。他们都来到弗雷迪的树下,坐在那里乘凉。老人们总是静静坐在清凉的草地上,几乎动也不动。他们喃喃低语,追忆过去的时光。小孩子也很好玩,虽然他们有时会在树皮上挖洞,或是刻下自己的名字。不过,看到小孩子跑得那么快,那么爱笑,还是很过瘾。

       但是弗雷迪的夏天很快就过完了。就在十月的一个夜里,所有的叶子都冷得发抖。一层薄薄的白色东西披在他们身上,太阳出来就马上融化,变成晶莹的露水。

       又是丹尼尔告诉他们:他们刚经历生平第一次降霜。秋天到了。

       转瞬之间,整棵树,甚至整个公园,全染上了浓艳的色彩,几乎找不到绿色的叶子。阿弗烈变成深黄色,班成了鲜艳的橙色,克莱儿是火红色,丹尼尔是深紫,弗雷迪自己则是半红半蓝,还夹杂着金黄。多么美丽啊!弗雷迪和他的朋友把整棵树变成如彩虹一般。

       “我们都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颜色却各不相同呢?”弗雷迪问道。“我们一个一个都不一样啊!我们的经历不一样,面对太阳的方向不一样,投下的影子不一样,颜色当然也会不一样。”丹尼尔说,这个美妙的季节叫做秋天。

       有一天,风儿生气了似的扯着叶梗推推拉拉,很有些叶子从树枝上被扯掉了,卷到空中,刮来刮去,最后轻轻掉落在地面上。

       “怎么回事?”所有的叶子都害怕了起来,“秋天就是这样。”丹尼尔告诉他们,“时候到了,叶子该搬家了。有些人把这叫做死,任何东西都会死。我们体验太阳和月亮、经历风和雨。我们学会跳舞、学会欢笑。然后我们就要死了,谁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天。”

       弗雷迪发现其他叶子不断在掉落。很快地,整棵树几乎都空了。“我好怕死。”弗雷迪向丹尼尔说。

       “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

       “我们的树也会死么?”弗雷迪问。

       “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死了会到哪儿去呢?”“我们会回来吗?”

       “没有人知道,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弗雷迪继续问。

       “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__________________。

       那天下午,在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放手了。掉落的时候,他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暂时再见了,弗雷迪。”他说。然后就剩弗雷迪一个了,他是那根树枝仅存的一片叶子。

       第二天,下雪了。弗雷迪发现自己的颜色褪了,变得干枯易碎。一直都好冷,雪压在身上感觉好沉重。一阵风把他带离了他的树枝。一点也不痛,他感觉到自己静静地温和地柔软地飘下。往下掉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整棵树,多么强壮、多么牢靠的树啊!他很确定这棵树还会活很久,他也知道自己曾经是它生命的一部分,感到很骄傲。

       弗雷迪落在雪堆上。雪堆很柔软,甚至还很温暖。在这个新位置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他闭上眼睛,睡着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不逾矩的自由

    ①一个周末,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一个流行音乐的节目。舞台上,一位歌手正在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一个朋友幽幽地插了一句:”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凭什么啊?”我们相视大笑,之后却都因为这个问题而沉默。是啊,所有翻唱老歌的歌手,都不会与原唱一模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区别,有的甚至与原版大相径庭,怎么他们就算创新,我们就是跑调呢?

    ②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书画大家可以不拘成法,信手挥毫,一幅幅都是妙趣天成;棋艺高手可以不循棋谱,排兵布阵,一着着都是攻守兼备;文学宗师可以突发奇想,自出机杆,一篇篇也都是笔底生花……看来,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个显著标志。

    ③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歌手翻唱作品不按原谱,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对音乐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超越了单纯模仿的层次,他们看似“从心所欲”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音乐创作规律、和谐美感的严格遵循之上的,与寻常人找不着调的“发挥”岂能同日而语。

    ④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诠释。“从心所欲”不难,但如果缺少对自身言谈举止的反复检点与不断修正,那换来的只能是一句“没教养”的评价。“从心所欲”的同时还能“不逾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至圣先师“十有五而志于学”,用了五十多年才达到这个境界。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一定无法达到。

    ⑤懂得了这个道理 , 你就不必艳羡那些高手们“从心所欲”的率性和潇洒。从现在做起,从“循规蹈矩”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反复实践与揣摩,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心所欲”,挥洒自如。

请和小海一起对以下诗文中的“豪词风骨”进行梳理。

整理单

风骨

诗句

理解

坚定志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①____,____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虽年老,却不忧( qī)____,反而想要挽弓劲射,报效朝廷、建功立业。

了却君王天下事,②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③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思家不能回,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⑤____

④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半生漂泊,依然用酒来慰藉(A.jí B.jiè)自己的内心,心怀希望。 (选字母)

坚守自我

二者不可得兼,⑥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生命固然宝贵,但义是更高的追求,为义舍弃生命方显伟大。

⑦身不得,____;心却比,⑧____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雨晴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 , 独自殿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海棠”二句: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③木芍药:牡丹花。④殿:在最后,结尾,收场。

⑨你觉得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观点

A.闲 B.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