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青海省海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学熙(1866—1947),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1901年,山东创办官立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周学熙年谱记载: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对此项委任,周学熙的自我评价是“之后四年,工艺成绩斐然”。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等;助办者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等。他开设考工厂(商品博物馆),作为“鼓舞商情”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他在年谱中写道:考工厂起到了一个“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的作用。

——摘编自张峪铭《周学熙:一位民族实业家的教育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学熙投身教育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学熙的教育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