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镇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 , 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念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禁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 , 望想于渭滨 , 修学官 , 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 , 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诣楚 , 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②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 B、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障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 C、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 D、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官职名,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朝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 B、学官,指学校,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晋朝时也指主管学务和人才选拔的官员和官学教师,设有国子祭酒、博士、助教。 C、世族,又称门第、巨室、门阀等,原指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如,韩愈《卢氏墓志铭》中有“夫人本宗,世族之后”。 D、枕石漱流,指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出白三国时期曹操《秋胡行》之一:“邀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指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楚出身官宦之家,才学文章出众,且性情爽朗超逸,但却常有凌侮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故在当地缺少美誉。 B、孙楚对石苞轻视简慢,后来石苞启奏孙楚与孙世山诋毁朝廷大政,孙楚也上表论理,争论了一年,事情也没有判明。 C、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D、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称赞其才识突出,对孙楚帮他写悼念诗作大加赞赏,认为诗作情意深重,令人感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

②初,楚与同郡王济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诣楚。

(5)、针对“龙见武库井中”,孙楚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①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 , 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民大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鵬传》)

【注】①磨勘:唐内外文武官员考课,由本司及本州府长官按规定考核其功过行能,分九等写入考状,由吏部与各道观察使复验,任期满后,根据考绩结果升降。为防止申报不实与升降不当,须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予以复验。磨勘之名始于此时。宋置审官院主持官员考课升迁,并确定磨勘名称。请沿用此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曰:“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