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材料一]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
[材料三]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事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
(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