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检测试卷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 。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 , 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亡;“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 。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 , 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