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DNA数据

    ①“欢迎来到DNA数据保护中心!您现在正在档案馆里。”讲解员微笑着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间屋子。仅仅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储藏这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所有数码信息,包括数千亿张家庭照片、音乐、文件和其它影像资料。

    ②这个场景一点也不“科幻”,就像在“硬盘”上保存数据一样,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在DNA上保存数据了。2016年4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③特艺集团的成就并非创举。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有两个团队将一本300页的书、若干图象、一个PDF文件,甚至声音成功地储存在了DNA上。而这次新奇之处在于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DNA上。这也说明现在已经可以在DNA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

    ④如今,人类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现在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预计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一数据量将增长11倍,且这种趋势并无逆转迹象。根据数据储存专业公司易安信的计算,如果用内存为128GB的苹果ipad Air来储存这些数据,所需的ipad  Air叠起来可以在地球到月球之间堆六摞。人类呼唤比现有储存系统更高效的新系统。

    ⑤DNA恰能满足以上需求,数十亿年来,它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包含有35亿对碱基,而碱基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200纳米(0.0002毫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到0.3纳米。

    ⑥如今,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为了储存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的支持,而且这还很耗电。而用DNA这种新型载体,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能满足它们所有数据的储存需求。

    ⑦那么,DNA如何去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他们首先将电影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0零和1的编码。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剑姬碱基(A、C、C、T)构成的DNA编码。得到这这串编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DNA序列,并在合成器(一组能自动拼接A、C、C、T的机器)的帮助下,拷贝数千份。这样就获得了DNA片段,它他们如同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一分都包含着电影的一个片段。

    ⑧DNA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效可能长达数千年,即使在恶劣环境中其半衰期也超过500年。现有的其他载体,无论是硬盘、CD还是DVD,最多只能保存数十年。并且,这些载体一旦过了保存期限,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找不到能读取它们的机器了。但DNA储存就没有此类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

    ⑨不过DNA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此,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至数千欧元。

    ⑩但数十年后,或许DNA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虑用DNA来储存。事实上,DNA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馆,还有诸如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

    ⑪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这次,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对本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DNA存数据技术。 B、本文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符合客观事实。 C、本文从优越性、局限性、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介绍DNA储存技术。 D、本文主要采用的时间顺序介绍了DNA储存数据技术的有关知识。
(2)、下列关于DNA储存数据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DNA储存于现有储存系统相比较具有高效能和持久性这两大优点。 B、如今人类运用现有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在DNA上储存一些数据信息。 C、特艺集团与两个团队一起首次成功的将视频资料储存到DNA上。 D、DNA储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读取,写入所需的时间长,耗资巨大。
(3)、下列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法,说明DNA储存数据体积小。 B、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DNA储存数据的高效。 C、运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说明DNA储存数据体积小。 D、运用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DNA储存数据的高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是“寄生虫”,它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如果找不到寄生的宿主,病毒就会逐渐失活,如果所有的生物体内都没有了某种病毒,这种病毒就灭绝了——天花病毒就是这样灭绝的(只有一些标本被人为地保存在实验室里)。有的病毒一直在某种生物群体里传来传去,我们把这种生物称为病毒的天然宿主。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某些鸟类,特别是水禽。换句话说,禽流感病毒已在水禽里传来传去传了很长时间了。病毒有个特性,传播的时间长了,其毒性就会慢慢地减弱。如果病毒毒性很强,快速地把宿主杀死了,宿主体内的病毒也就跟着死去,传播不开。如果毒性很弱,宿主就可以携带着病毒到处传播。所以根据自然选择,“旧”病毒的毒性会很弱,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禽流感病毒与水禽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并没有生病的症状。
      ②但是这些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虽然看上去很正常,而其实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禽流感病毒,这些水禽飞到哪,拉到哪,也就把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哪。禽流感病毒离开了水禽身体后,并不会马上就失活,在环境中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环境温度越低,则存活时间越长。在28摄氏度的淡水中,禽流感病毒可存活一个月;17摄氏度的淡水中,可存活100天;如果冰冻起来,则可以无限地保存活性。在鸟粪中,禽流感病毒也可存活几十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年的坐标中没有“苟且”

    知名音乐人高晓松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这带着满满正能量,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勇敢向前进的话语,在现实压力困境下,被人狗尾续貂,有了另一番伤感、颓废的解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日后的苟且。”似乎,人从出生起,就要做好苟且一生的准备。

    这折射出的是一些年轻人生活态度上的迷茫。伴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夹杂着消极负面情绪的信息充斥网络。“苟且”等词被奉为人生准则,销蚀着一些青年的意志定力。尽管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难以避免的“烦恼”,是多重现实和价值观交汇衍生的一种消极和无奈,但对于振奋青年精神、实现青春价值而言危害巨大。

    这些悲观式的“苟且”言论的弥漫,实则有着一些现实土壤。教育普遍发展带来相对“知识过剩”,就业竞争随之加剧,让不少年轻人深感力不从心;愈加年轻化的升学压力,由择业困难而造成的专业选择迷茫,也加剧着年轻人的无助;面对家庭交流、婚恋交友、同事交谈等一系列人际关系处理中的繁杂琐碎,一些青年人望而却步,导致矛盾加大。同时,近些年来,家庭经济状况的普遍改善,让某些青年人安于现状啃老,消解了奋斗之心。而在现实压力下,在横向攀比中,也不乏一些青年怨天尤人,自叹“生不逢时”而意志消沉。总而言之,社会游荡的“苟且”风气,是基于现实因果的精神发展瓶颈。

    这种失望和悲哀的情绪,实则是青年实现自我蝶变的道路上的一层迷雾,冲破它便可化茧成蝶,否则只会滋生更多的消极思维。翻看中国古今历史,不难发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多是不愿向命运低头的。十四年抗战期间,转战于白山黑水中的抗日游击队,绝不选择苟且,硬是用年轻的血肉之躯迎战铁蹄的侵略;在那样艰难的岁月,年轻的中华儿女即使身处人间炼狱,同样也没有苟且,用不屈和顽强谱写出抗日救国最壮丽的篇章;面对一穷二白、遭受封锁的新中国,亿万同胞没有苟且,用智慧的双手改天换地、励精图治,让中华大地重焕新颜。如今的中国,就是曾经的青春奋斗者们的诗和远方。

    在今日祖国正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的现实中,青年的人生坐标中不能有“苟且”二字。“苟且”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销魂蚀骨的迷魂药。没有奋斗的人生,必然是狭隘有限的人生,不但错过了诗意,更错了人生长河里波涛汹涌的壮景。青年人只有信奉“人生能有几回搏”,坚定信仰、不怕坎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教导的“心里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端正生活态度,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走下去,才能迎来青春绽放。

    青年要以“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心去实现青春梦想,以拼搏奔向光明前程。青年的人生坐标中,无论眼前还是将来都没有“苟且”,更不需要“苟且”。

(摘自《中国青年网》,本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

    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⑤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⑦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竞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材料二:宣传画:法治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交警治理闯红灯举措

群众观点

举措一:招募协管员硬看死守和“开关式”过马路。

举措二:让闯红灯者现场抓其他闯红灯者以及罚写一百遍“红灯停、绿灯行”。

举措三:通报单位、社区等“告家长”式的威慑办法。

举措四:人脸识别,现场锁定,曝光闯

红灯者的照片、姓名甚至部分身份证号码。

观点一:这些都是管理创新,应给予宽容和鼓励,要“不看广告看疗效”。

观点二:自创“新规”于法无据,涉嫌越权执法,而且有的可能会损害当事人名誉,泄露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

观点三:交警的探索创新和主动作为值得肯定,但是也亟须实践检验完善和法规跟进保障。

材料四:毋庸置疑,闯红灯需要严加整治。如果现行管理手段和处罚规定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说明确实需要管理和立法创新。……应立法赋予执法者必要的自由裁量权,明确自由裁量的量和度,为管理创新提供法律支撑、划定法治红线。同时,应加强调查研究和试点实验,将各地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及时完善规范并用法规“正名”固化,为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法制基础。

(摘编自徐建辉《创新治理闯红灯立法保障要跟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