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评卷

课外阅读。

抗日英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聘于白山黑水之间,其“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以维持赵一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在半路上地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系统达到让地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人民和祖国……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对地执行死刑。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画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1)、短文按顺序主要写了的事。
(2)、“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从这一句话你觉得赵一曼有什么让儿子自豪的?
(3)、赵一曼说的“牺性”指什么?谈谈你对“牺性”的理解。
(4)、从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并回答问题

收集阳光

    我是午后在田野里闲逛时遇见那个小男孩的。他大约七八岁,拿一个玻璃瓶子在野地里来来回回地跑着。他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张小帆。

    他在做什么呢?按照我的常识,农村的孩子常捉蚂蚱甚至蜻蜓装到瓶子里玩的。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

    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然后,他一手捂住瓶子,一手从裤兜里掏出方便袋罩住瓶口,跑远了。这或许是乡下孩子特有的逗趣方式吧,毕竟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

    几天后,我在朋友那儿遇见了小男孩,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光线灰暗的屋里,小男孩正用杯子往脸盆里不断地倒着水,他所学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躺在床上的老人,是他的奶奶。我注意到床头的盛满清水的罐头里插着一大把雏菊之类的野花,馥郁着一种泼辣的原野气息。还有那个敞口的玻璃瓶子——是小男孩在野外拿的那一只。

    老人得的是老年偏瘫,常年不能起床。可是医生说多晒阳光对身体有好处。他就在每天太阳最毒、阳光最多的时候,将阳光尽可能多地收进瓶子,然后放到奶奶的床头。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践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真的,说也奇怪,虽然阴暗的房间里有常年卧床的病人,可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快的调子。或许是因那用心收集的阳光吧。

    听朋友说,小男孩的母亲患有痴呆,父亲外出打工。他和一个长他两岁的姐姐操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可男孩还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