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暖暖的泥火盆

张光恒

①凛冽的寒风吹起,坐在空调暖房的我们,不由得忆起虽贫乏寒冷但又温暖温馨的童年生活来。

②那时,天气似乎比现在冷得多,乡间小道上,常见路面被冻裂开来,裂纹纵横交错,犹如破旧的蜘蛛网,冻得鼻头红红、脸儿青青的我们,在河里的冰面上,疯玩够了后,如一群小老鼠般,匆忙地钻进挂着草帘、温暖异常的土屋内。

③其时,屋子里的中央,放着的泥火盆里,炭火红红,像成块成块晶莹透亮的玛瑙、宝石,散发出的暖气,扑在脸上,暖烘烘;火盆边围着一圈烤火的乡亲,咯咯拉拉的东家长、西家短,谈天说地,整个屋内气氛热烈,犹如春天。

④这泥火盆是旧时农村所特有的东西。家境殷实的,多买一个铁盆,当作火盆,可是那时候,整个农村,又有多少富裕的农户呢?所以,多数用的就是泥火盆。

⑤爷爷有一手做泥火盆的好手艺,整个过程,大约得半小时。他先从南坡地里,挑来韧性较好的黄胶泥土,用清水拌成糊状,再往里面添加一些麦秸杆,做泥巴的“筋骨”,用镢头砸匀,在地上反复摔打,成了一个大泥团,就可以使用了。心细的爷爷,平时会捡拾一些漏水破烂的土瓦盆放到家里,用作泥火盆的胚子,做时,用双手挖捧起刚和好的泥,往准备好的破土瓦盆上甩,他不停地用力把泥巴甩在破瓷盆上,看厚度差不多了,就伸手在水盆里,捧一捧清水,沥在已显雏形的火盆坯子上,就着那清水,把泥盆的里外面,用手抹得溜光、水滑。爷爷干活儿很认真,容不得有一丝纰漏出现,泥火盆的里外两面,光滑得须得如镜子般,各个部位厚薄一致,成正圆形,不歪不斜,线条圆润,整体看来舒服协调,才住手,看起来简直是做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⑥我家的泥火盆,曾经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那盛着炽热炭火的小盆,盆沿边上,被爷爷匠心独运地用小木棒,画上了小鱼、小鸟,那些小动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嘘”一声,就会被吓飞、吓跑。年迈的爷爷,有时候,就把盛有高粱烧的小瓷壶,用牛皮纸塞住口儿,再用铁铲在火盆里扒开一个小坑,放进小瓷壶,埋住,一会儿,酒香就溢满了整个小屋。爷爷惬意地拿出来,就着嘴,抿几口后,脸儿就被烧酒醺得红彤彤的了,等到兴致高了,就大声给我们讲《穆桂英挂帅》《封神演义》等古书里的故事,乡音方言,声情并茂,听起来,贴心近肺,大大激发了我的美好想象。有时,奶奶也会把花生、土豆埋到快要燃尽的热灰里,半个时辰,就可以吃,现在似乎感觉,任何美味佳肴,都赶不上儿时火盆里的熟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

⑦现在,农村的泥火盆,已属“明日黄花”,风光不在,以前家家使用的泥火盆,早已不见踪影,被空调、暖气炉取而代之,曾经为乡亲做泥火盆的爷爷,不免有些落寞,我打着手势,询问耳聋的爷爷,以前我们家曾经使用过的火盆,还找得到吗?一向耳聋的爷爷,竟意外地听明白了,他摆摆手,眼里流露出怀念的神色,什么话都没说,转身走了。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屋子里的中央,放着的泥火盆里,炭火红红,像成块成块晶莹透亮的玛瑙、宝石,散发出的暖气,扑在脸上,暖烘烘。

(3)、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动词选用准确精炼,请把这一系列的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⑥段中“我家的泥火盆,曾经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这“温暖”具体指什么内容?
(5)、结尾处“他摆摆手,眼里流露出怀念的神色,什么话都没说,转身走了”,如果爷爷说话,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读懂一粒苔藓
      ①某名山之上有条小路,路旁有块巨石,石上有一小片苔藓。某天,我随意地在巨石边蹲下歇息,恰值衣袋里有一面度数很高的放大镜,于是顺便用它观察了一下那片苔藓。
      ②天!我惊呆了。
      ③我眼前出现的不是一片苔藓,而是一片森林,林中长着高大茂盛的“树”。
      ④我再认真地观察每个苔粒,发现它竟然是一株十分健全的“树”。上面有强健的躯干,有茁壮的枝条,有青翠的绿叶。此外,还有许多花朵,甚至还能看到美丽的花蕊!
      ⑤就是这么一粒苔藓,这小小的绿色生命不仅躯干完整,而且器官健全!
      ⑥我抬起头来,举目四望,看到的是崇山峻岭和莽林险涧。以前,我总觉得好像只有那些庞然大物才具有深邃的美感。谁会有兴趣关注这一小片甚至一小粒的苔藓?幸好,我关注了,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关注了。
      ⑦那一粒苔藓,那一株苔体,与高大的乔木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小小的苔藓也在呼吸,也在生存,也在成长,也在繁衍……
      ⑧它们也很美。
      ⑨何以美?因为它作为个体是独立的,作为躯体是完整的,作为群体是共生的。只要它们是生命,就有资格傲视一切貌似雄伟壮丽的无机物种。由无机物演示出的任何辉煌壮丽,山呼海啸、地裂山崩、雷鸣电闪、冰雪盖地,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在相互堆积和碰撞。
      ⑩只有生命,哪怕是一粒苔藓,才有可能成为生命史、人类史、文明史的开篇者或创造者。
      ⑪而且,只有生命才能体现根本意义上的平等。因为,只要是生命,就有生有死,有兴有衰。活到百年、千年可谓长寿,但不死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必然有生有死”是一个自然的法则,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无一例外。
      ⑫我们有资格藐视苔藓的生存意义么?没有!
      ⑬可惜,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推崇和强化生命的不平等关系,尤其是对待人!
      ⑭名人和伟人是人,而平凡卑微的人也是人——在“都是人”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谁若是不承认这点,一定要将一些人抬高为别人崇拜甚至膜拜的对象,都是无知和可笑的。
      ⑮为此,我们真应该以十分恭敬的态度,去观察去体悟苔藓,真正读懂它们。
      ⑯总之,读懂一粒苔藓大不易。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①那个微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的出差行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至我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②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弱视,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给她辅导功课。
        ③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许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头努力低着,一字一字在信件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难以言表。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万般恩谢。
        ④那一个春风轻拂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 —— 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两个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可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显得有些自卑。
        ⑤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如《大灰狼与小白兔》《国王与大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兴趣盎然的样子。时光匆匆,一个小时似乎瞬间而过,转身离开前,我给她做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捂着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着我的肯定。
        ⑥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拟成孩子,可以。可是为什么会“撒谎”?句子应该还没说完整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一会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课来告诉你答案。”
        ⑦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离开的时候,我似乎见到了那浅淌在她眼角的泪。想到眼泪,我猛然大悟:对啊,她是个弱视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清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于她而言,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艘弯弯的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过月亮,而月亮又无端变化,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困惑在她心中已久的确切的答案,而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阴霾寒冷的冬日。
        ⑧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几乎是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陈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的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填满,千万般要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子。
        ⑨当我们40多位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孩子家里,并说着“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她这么好。最后学生们相拥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读书,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孩允诺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们。那浅浅的酒窝里,绽出一朵灿烂的自信之花。
        ⑩数日后,我收到了女孩家长的来信,信的结尾这样写着:“孩子从未见过月亮,也看不见,但是,老师您却在她心中勾勒出一轮美丽的月亮。相信,那皎洁的月光,会让她走出迷顿、困惑与自卑的时光……”
        ⑪读完信,心中徜徉着一种温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                                                                                                                                                                                                                         (作者:陈晓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覆辙?
      ②当许多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的“人工白昼”。生活在“不夜城”里,人们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不夜城”所赐。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也给天文工作带来了阻碍,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
      ③在美国大片中,我们常常看到灯火辉煌的纽约市中心。在电影画面的影响下,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有着严格的规定,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报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在时间上,霓虹灯呈现出不同的表情,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可以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④作为普通民众,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带长时间滞留;另一方面应全民动手,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花,广植草皮,以改善和调节采光环境等等。国家要制定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专家认为在我国城市夜景观建设迅速发展的时候,尽快制定景观照明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另外,加强夜景观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管理也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从事灯光设计施工的人员当中专业技术人员很少,许多产生光污染和光干扰的夜景观是由不科学的设计施工造成的。据了解,天津市颁布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夜景照明的技术规范。北京市在夜景建设中曾有一个“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评比标准”,但衡量光污染的方面只有简单的项目。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光源。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今天我们仍在用。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不节能,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⑤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步解决困扰我们的光污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梁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文学作品阅读

爷爷变成了幽灵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有一个小男孩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欢的人,就是他的爷爷霍尔格了。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

    爷爷突然倒在了大街上,死于心脏病发作。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上说:“爷爷去天堂了。”“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象着天堂的样子。

    在教堂里,举行了爷爷的葬礼。“霍尔格是一个很爱家的人……”身穿黑色长袍的牧师讲了很长的一段话。爷爷睡在地上的棺材里,四周摆满了鲜花。“他们要把爷爷送到哪里去?”艾斯本小声地问。“爷爷要到地下去了,”爸爸搂着他说,“爷爷会变成泥土,然后就消失了。”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像不出来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

    艾斯本不相信妈妈的话,也不相信爸爸的话,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

    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爷爷坐在艾斯本的橱柜上,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爷爷?”艾斯本招呼道,“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吗?”没有人告诉过他,爷爷会回来,会坐在他的橱柜上。“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噢,我知道了,”艾斯本说,“你变成了幽灵!”“是吗?”爷爷摇了摇头,“我本不该在这里,却又在这里,这种感觉真让人心神不定呢!我不能总是当一个幽灵啊。”这天晚上,艾斯本根本就没有睡觉。天快亮的时候,爷爷消失了。

    他才闭上眼睛,就被妈妈和爸爸给叫醒了。“爷爷变成幽灵了,他整个晚上都和我在一起。”艾斯本告诉他们。“噢,宝贝儿,”爸爸和妈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担心地说,“今天你别去幼儿园了,呆在家里吧。”艾斯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很乐意呆在家里。他入迷地读着那本关于幽灵的书,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他就会变成幽灵。“忘记了什么事呢?会不会是忘记了爷爷家里的事?”艾斯本想。

    到了晚上,爷爷又来了,就像说好了的一样。艾斯本从窗口爬了出去。爷爷嘛,当然是从墙壁里穿出去的了。他们一路踮着脚尖,走到了爷爷过去的家。门,当然是锁着的了,可是他们知道钥匙就放在门边的花盆下面,这和过去一样。“你想起来了吗?”他们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的时候,艾斯本问,“你想起来忘记了什么事吗?”爷爷看着墙上的照片说:“我想起来了很多事。”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哥哥把他的自行车送给了我。和你奶奶约会时得到的那个吻。我们有了你爸爸,他尿了我一身的尿。我还想起来从院子里采来的草莓的味道”。“这很好,”艾斯本说,“你还没想起来你忘记的事吗?”“没有。”爷爷不停地游荡,不停地叹息说。

    第二天早上,艾斯本困得都睁不开眼睛了,爸爸和妈妈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认为艾斯本今天最好还是待在家里,不去幼儿园。

    到了夜里,艾斯本和爷爷在镇子上转来转去,看着爷爷能不能想出来他忘记了什么。“你现在想起来什么事了吗?”“太多啦。”爷爷说,“我想起来博物馆有一个大象标本。在体育场看过一场激烈的拳击赛。有一回和好朋友卡尔喝醉了。头钻到了水桶里。总是幻想着从飞机上跳伞,可是一次也没敢跳。为了听回声,对着山谷大喊大叫。”“真是太多了。”艾斯本说,“不过,这里头没有你忘记的事吧?”爷爷摇了摇头。

    第二天早上吃早饭时,艾斯本更困了,趴在桌子上就快要睡着了。爸爸和妈妈只好又一次打消了送他去幼儿园的念头。“这样下去,爷爷只能一直当一个幽灵了……”他揉着眼睛,不停地打哈欠,他睡着了。

    这天晚上,艾斯本一直在等着爷爷,可是爷爷没有来。他从窗户爬了出去,悄悄地围着房子找了一圈,呼唤道:“爷爷,爷爷,你在哪儿呢?”他又去了爷爷家,又去了镇子上,一边走一边喊,可是没有找到。

    最后,他疲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想不到爷爷正坐在橱柜上,冲着他咯咯地笑呢。“有什么好笑的?”艾斯本问,他有点生气了。“那件事就在我们的鼻子底下。”爷爷说,“是和你我有关的一件事。”“是吗?”“想想看。”爷爷说,“一切和你我有关的事。”

    艾斯本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好多事。你带我去游乐场,我坐过山车时差点吐了。我们在你的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种树。我的球踢坏了你的郁金香,你冲我大吼大叫。我们在看一场无聊的电影时呼呼地睡着了。”

    “你总是把糖放在橱柜最上面的抽屉里。你帮我堆沙堡。奶奶烧猪肝时,我们在一边扮鬼脸。我们在她听不到的地方讲粗话。我们去钓鱼,可是一条也没钓上来。你使劲地挠我痒痒,我差一点没被一根棒棒糖被憋死。你有时候身上会有一股烟草味,你还会唱一首好玩的关于女人屁股的歌。”

    “啊,对了。”爷爷说,“是这件事。”“什么事?”“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他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爷爷对艾斯本说,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他们还说好了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当艾斯本说要把爷爷的照片挂到墙上去时,爷爷开心极了。

    最后,爷爷穿过墙壁走了,走进花园,走到了马路上。艾斯本站在窗口挥着手。他目送着爷爷消失在了黑暗中,不见了。“好了,”他舒了口气,爬到了床上,“我想明天我可以去幼儿园了。”

【小说促成长】

禁   足

①可可是某小学的五年级女生。2020年春节刚过,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把她和她的小狗“木木”送到了爷爷家。

②过了两天,爸爸妈妈跟她和爷爷视频时,说武汉目前有很多人家缺口罩,如果家里有多的话,可以捐一些。家里并没有存多少口罩,可可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口罩 说:“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赠送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爷爷把可可抱在怀里说:“可可真是好孩子,能和爸爸妈妈一样为抗疫作贡献了。”从那天中午起,可可就开始了自我“禁足”。

③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可可一个人在家,写写作业,逗逗“木木”,看看书……晚上,可可跟爷爷一起看看电视,听爷爷讲讲外面的事……三天很快过去了,自己取得的“成绩”多少有点儿骄傲了。

④但是,当第五天上午,可可面对的考验升级了。

⑤这一天,天气非常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像春天般暖和。她站在窗前,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天气真好啊!下楼转转吧,就一会儿。”爷爷养的八哥“老八”在自说自话:“好球!好球!”“玩玩去……玩玩去……”“老八”的话让她难以抑制想出门的念头。“木木”听到“老八”的话兴奋起来,闹着要出门。可可想出去的愿望像决了堤的河水,再难控制。“好吧,那就陪你出去走走。”

⑥“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已经拿起了钥匙,已经站在门前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老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原来,可可把她捐口罩和自我“禁足”的事告诉了好朋友冉冉,冉冉又将这事告诉了老师。接完电话,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仅仅为了在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⑦午饭时,爷爷说:“可可,你已经五天没出门了吧?你不用对自己这么严格,也有小朋友在楼下玩,你如果非常想出去,用一个口罩也不算浪费。”“不全是浪费不浪费的事儿,我要把‘禁足’当成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可可说。

⑧那天中午,爸爸妈妈终于又有时间跟他们视频了,说大家捐给武汉的口罩开始向市民发放了。听到这消息,可可和爷爷都特别高兴。

⑨可可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的生活里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她为“木木”洗了一次澡——以前,这都是在宠物店里完成的。她还成了“老八”的语言老师,教“老八”学会了新诗句,使它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⑩第十天,可可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极限。打开电视,她看到许多跟口罩有关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急需口罩。这些消息让她有些恐慌——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啊?家里并没有多少口罩可用了,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

⑪中午,爷爷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可可,好消息!上午区领导来视察防疫工作,说咱们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给医用口罩了。估计民间缺口罩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听了爷爷的话,可可不再那么担忧,意志力似乎也增强了。

⑫下午,冉冉打电话来,说她外婆在外省被确诊了,进了抢救室。冉冉哭得很伤心,可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会安慰也得安慰啊!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可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量使自己的好朋友不被突然而来的担忧“压扁”了,以至于她竟忘了“禁足”这样的事。日子呢,似乎也没有计数的必要了……

⑬一天早上,爷爷笑着对可可说:“好孙女,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了,真是了不起!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下楼玩一会儿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买口罩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

(节选自《可可、木木和老人》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