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处境之难)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和中央红军力量对比表。

次序

开始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930年11月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1931年5月

20万多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1931年9月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1933年2月

30万多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1933年10月

50万多

8万多

约6:1

一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抉择之难)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櫓,革命从此,上新途。

——摘编自《七律·历史转折》

(远征之难)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央苏区敌我军事力量对比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2)、材料二中“舵手一易齐桨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举一反三

2016年恰逢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始课外学史活动,收集了一些材料,现邀你共同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1936年12月13日上午,张学良在会见南京政府的代表时表示,只要委员长能改变态度,采纳意见,将亲自送他回南京,可见,张学良是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把西安事变往和平解决的方向上指引。可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巨大牺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历史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材料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以上材料引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五 :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邓小平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