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江津区江津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外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查阅资料)氧化铜不溶于水,氯酸钾、氯化钾能溶于水。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_

1.2g

CuO0.5g

_

1.2g

MnO20.5g

_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举一反三

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化学探究小组对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设计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猜想二: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进行实验】

(1)实验I: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图1);若小组同学第一次取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时出现了错误,发现溶液体积小于5mL,则他们量取时{#blank#}1{#/blank#}(填“仰视”或“俯视”)。同学们第二次改正错误,正确取了液体的体积

实验Ⅱ:在实验I的试管中加入5.2克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blank#}2{#/blank#}。

实验Ⅲ:待实验的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后,再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重复上述操作多次,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实验Ⅳ:对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物质进行{#blank#}3{#/blank#},再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为{#blank#}4{#/blank#}克;

【实验结论】

(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blank#}5{#/blank#}(填“一”或“二”)是正确的;实验Ⅱ中,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表达式为{#blank#}6{#/blank#}。

【实验拓展】

利用数字传感器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3)由图I分析可知:曲线{#blank#}7{#/blank#}(填“①”或“②")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4)用图Ⅱ装置收集O2 , 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lank#}8{#/blank#}(填“x”或“y”)导管口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