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黄石市经济开发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博学而志  笃:  

年与时     驰:

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

悲守穷庐    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 ”字,对比鲜明。
(4)、(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