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桂平市桂平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某校初三(1)班同学就“垃圾分类新时尚,水清天蓝新苏州”搜集了相关资料,开展了主题研讨。
材料一:2015—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和回收利用率
注:据世界银行相关报告显示,全球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平均水平为26%。
材料二:《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垃圾分类是靠自律还是他律?靠道德还是法律?薇薇和元元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
材料三: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一些居民或单位对建立垃圾场等做法本身并不反对,但抵制将设施建在自己的社区附近,人们称这一现象为“邻避现象”。造成“邻避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在设施选址征求意见时,公民参与意识缺乏;设施建成后,公民存在过度维权,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维权的行为。“邻避现象”,谋一己之利而让垃圾分类陷入困境,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尤其是网购问题较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
材料二:网名“嫩嫩的黄瓜”与经营者的对话
“嫩嫩的黄瓜”:亲,衣服已收到。但衣服的颜色与网上的图片有差异,价格也比同类衣服贵,我想退货。 经营者:行,你寄回来吧! |
材料三:网名“嫩嫩的黄瓜”的自白
“‘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真好!我可以不花钱天天穿新衣服。没想到这一次不小心在衣服上沾了一点油渍,居然不同意我退货,郁闷!”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