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哈九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 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 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权利的流转加快,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使土地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得以分离,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独立地进行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宋代佃户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
----改编自 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共中央 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水利设施的兴修、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请回答: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又颁行《济贫法修正案》,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
这就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不但明确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有工作能力的人不能享受济贫院之外的救助,接受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标准必须低于自立劳动者的生活标准,而且建立了全国一致性的贫民处置方法,并向每一位居民土地所有者征收济贫税。在此基础上,1847年,英国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统一监督各联合济贫区的工作,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监督地方事务,包括济贫工作。
——摘编自汪洪涛《英国济 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
分组 |
年份 |
||||
1978 |
1980 |
1983 |
1984 |
1985 |
|
500元以上 |
0.0 |
1.6 |
11.9 |
18.2 |
22.3 |
300~500元 |
2.4 |
11. 5 |
34.5 |
38.6 |
39.8 |
200~300元 |
15.0 |
25.3 |
32.9 |
29.2 |
25.6 |
150~200元 |
17.6 |
27.1 |
13.1 |
9.4 |
7.9 |
150元以下 |
65.0 |
34.5 |
7. 6 |
4.6 |
4.4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摘编自程承坪等《新中国70年扶贫历程、特色、意义与挑战》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5 |
北宋 | 11240760 | 62.9% | 6624296 | 37.15 |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 浙江、 江西、 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 顺天、 山东、 山西河南、 陕西归入北卷。 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 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 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材料一
会议 | 主要矛盾 |
① |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②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三 中国革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纲领,这使我们的路径选择有了很大的理论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但它的趋势是确定的,就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市场作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