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海安市九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锁王

侯发山

①亮子是当地锁厂的一名钳工。他二十浪荡岁进厂,如今四十好几了,跟他一块进厂的大都换了工种,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拍屁股走人的也有,只有他,还没离庙。常言说,“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干电工,不要脸的干焊工。最后说句大实话,带工字的全都傻。”他媳妇说,这话用在亮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家伙,平时话不多,有股子牛劲,或者说有股子犟劲,整天拿着锉刀坐在那里锉啊锉。具体地说,亮子是在锉钥匙——那些经过机器出来的钥匙,带有毛刺的,或是开不开锁的,都要经锉打磨一下。亲戚朋友,甚至家人都劝他,换个活计。他不换,也不多解释,似乎认准了钳工这个行当。他随身背个挎包,里面装着锉、锁,还有钥匙坯,就是那种没有开齿的钥匙模具,没事的时候,他便掏出那些玩意捣鼓。有人说,他脑子里筋不够,水多。

②这天中午,亮子媳妇外出买菜,回来时才想起把钥匙忘到屋里了,她就坐在门口傻等。楼上邻居张大妈见了,说你给亮子打个电话不就得了。亮子媳妇撇了撇嘴,说不到下班时间,电话他都不接。张大妈让亮子媳妇到她家去。亮子媳妇不去,说亮子快下班了。张大妈就陪着亮子媳妇说话。还没说上几句话,亮子就骑摩托回来了。得知媳妇把钥匙忘家里了,他闷头闷地说一句,我的钥匙也丢家了。张大妈倒急了,这可咋办?打110吧。亮子说不用。随后,他从挎包里取出锉子和一个钥匙坯,没锉多少下,直接插到锁孔里一转,啪嗒一声,门开了。这一次,不但张大妈开了眼界,连亮子媳妇也惊讶得不得了。

③隔天,趁着亮子在家,张大妈串门,让亮子给她家配一把钥匙。亮子把手一伸。张大妈愣了下,掏出一张五元钱递过去。亮子不接,说钥匙,没有原钥匙配不成。张大妈说,前天你不是拿出钥匙坯就配了?亮子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我家的钥匙啥样我记得,没见过你家的钥匙,咋配?张大妈明白过来,回家取了一把。亮子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把钥匙还给张大妈,从挎包里拿出一个钥匙坯,掏出锉,左锉,右锉,上锉,下锉,三下五除二,好了。前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张大妈接过配置的钥匙,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半信半疑地说,亮子,这就中了?亮子说,不中,您把我手砍了!张大妈讪笑着告辞了。张大妈走到楼上,掏出钥匙一试,还真就把门打开了。

④亮子的名声就慢慢传开了,传到后来,就成了“锁王”。

⑤这天晚上亮子下夜班,他走到半路,被一胖一瘦两个蒙面人劫持了。亮子被蒙上眼,给拉到一间很豪华的房子里。角落里有个保险柜,他们让亮子给打开,他们知道亮子的本事。

⑥亮子说,我不会。

⑦胖子换说,事成后,给你10万。亮子摇摇头。

⑧20万。胖子伸出一只手在亮子眼前摇晃。给多少钱也不干!亮子脖子一梗,倔强地说。

⑨亮子话音刚落,脸上被重重地挨了一拳。胖子说,到底开还是不开?

⑩亮子擦了一把鼻子里渗出的血,说不开。

⑪胖子又抡起拳头在亮子的头上、胸上舞乍了几下。亮子的鼻子、嘴都出血了。

⑫胖子抡拳要打,瘦子拦住,顺手从腰里掏出一把刀,恶狠狠地亮子说再不老实,就杀了你!

⑬亮子没再吭声,脸上浮出一丝轻蔑的笑意。亮子知道,在这里他们不敢杀他,即便杀了他也于事无补。

⑭胖子和瘦子没辙,只好把亮子放了。他们临放亮子的时候,把亮子的两只眼睛毁了。后来两人被缉拿归案后,胖子说,担心亮子日后认出他们。瘦子说,担心亮子吃独食,自己来把保险柜打开。

⑮亮子双眼失明后,就办了病退。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亮子就弄了张桌子,在街角那儿摆了个配钥匙的摊子。配钥匙的时候,亮子用手细细触摸一下原钥匙,之后拿出钥匙坯,用锉子锉不到二十下,有人计算过,还不超过三十秒,钥匙就配好了。经他手配的钥匙,没有再返工的,都是一次搞定。

⑯单位领导就后悔给亮子办了病退,打算高薪返聘他回去。亮子说我习惯了,不想再折腾。有需要我的时候,我去就是。

(1)、简要概括文章②-⑭段关于亮子的三件事。
(2)、比较下面两句中“笑”的不同含义。

A.张大妈讪笑着告辞了。          

B.亮子没再吭声,脸上浮出一丝轻蔑的笑意。

(3)、本文在塑造亮子这个人物时善用衬托手法,请举两例进行分析。
(4)、(4)有评论家点评,《锁王》 成功地把亮子这个人物塑造成让人们仰望的人物。请结合全文,分析亮子的让人仰望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①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
      ②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
      ③光是一种能量,生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④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
      ⑤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
      ⑥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
      ⑦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适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③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④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⑤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⑥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⑦“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⑧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⑨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⑩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景中的风景

    “你去看了那棵百年老松吗?”一个到婺源旅游的朋友来玩,我问他。“导游说,那是一个最次的景点,没有必要去。”我说:“但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个最次的景点。”

    我们到达婺源县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和一位朋友,包了一辆车赶到思溪村,留宿在一个家庭旅馆。次日早上,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这时才发现,整个村子都是一幢幢的白墙黑瓦建筑。但我们最想看的,还是山里面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就沿着路往山里走。晓雾弥漫,山影朦胧,空气清新,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走了两个多小时。

    好不容易走近一个村子,见村头上有一户人家,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正在屋里扫地,我们问她哪里有饭馆。她说这里没有饭馆,如果她不是今天有事,可以给我们做饭的。正在我们失望的时候,她转过身去,扯起嗓子,冲着远处的农户喊开了。可是喊了几家,别人都说有事。见她还要喊,我们忙说:“你忙吧,我们自己到前面去问,耽误你时间了。”她却继续扯起嗓子,用当地的土话,一家一家喊。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我们连声道谢。

    那位农妇问:“你们想吃什么嘛?”我说:“给我们一人下一碗面条就行。”朋友说:“面条里能打个鸡蛋吧?”她点头说:“行。”我们询问要多少钱,她说:“你们给个价吧。”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对方摇摇头,仍然坚持要我们定价。我想了想说:“一人一碗面条,二十元。”她说:“好,你们到家里坐吧。”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我们在堂屋里没坐一会儿,她的丈夫便端上来一大盆面条,面条上面是厚厚一层用韭菜做调料煎好的鸡蛋,她拿出两个空碗,另外端出一碗炒好的竹笋。我们一人吃了两碗面条,那味道真好。“如果没吃饱,还有米饭啊。”她丈夫说。我们忙说“吃饱了吃饱了”。

    出了门往前走,遇见一位清瘦的老人,我们问前面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山背后,有一棵百年古松,上过电视,并告诉我们怎么走。然后他就跟在我们身后,不断地提示我们“从这个巷子里进去”“从那个水塘边过去”“就顺着这条路走,再走两三里路就看得到了”,我们连声道谢。

    可上山,下山,走了五六里路,也没见着那棵百年老松树。在沙石路上,遇见了一位扛着根粗大的干树枝的老奶奶,便向她打听。他听懂了我们的话,我们却没法听懂她的话。好在我们看懂了她让我们转向的手势。在我们走的时候,她不断地喊住我们,用手给我们指路,一直到她觉得可以放心了,她才扛着那根干树枝离去。我们又感动得一塌糊涂,又是转过身去,朝着她连声道谢。

    “这一路走来,我们好像变得只会说谢谢了。”我笑着说。“我们这样反复说谢谢,也许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奇怪。”朋友说。我说:“是的,这里的人太淳朴了,而我们来自太不淳朴的地方。”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叙文阅读

土地生暖

①"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在庄户人的眼里是金贵的,土地上产的可吃的东西都是金贵的。

②土地不薄村庄,只要勤快,土地从不怕被使唤。它可以终年拱绿绿着庄户人的肚皮绿着村庄。饥时,一把菜叶都足以叫人眼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代,蔬菜反客为主,一跃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厨房留住美好的诗意,烟火笼回远方的脚步。

③土地最不愿意自己被荒着,毕竟有绿色一寸寸生长的日子才最实在、最走心。侍弄土地,心里不能燥气。去年我在老家门前侍弄的几行辣椒,水没少浇草没少拔,就是长得不景气,稀稀落落。终了,草比辣椒长得盛。我失去了耐心。

④四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看我点的辣椒出苗不齐,有些地方空出偌大一块,心不落忍,徘徊良久,将土地细细翻整几遍,撒下萝籽,浇水,施肥,除草,静心心伺候,二尺高的辣椒围绕的这几片田地便不再寂寞。

⑤拣着秋伏这个空闲的当儿,两三天的时间,土地上便生出星星点点的绿来四叔点种的萝卜出苗了!两个星期过去,几块空地变成绿色的湖泊。湖泊里众多小拇指似的生命以探出绿色的脑袋,惊喜地窥视这个神奇的世界。

⑥立冬了,树叶跑得快,土地在静等一场雪。其实,在等待的这个节点上土地并不寂寞。旷野里有三五簇绿点染着,庄前屋后有一畦畦的绿固守着,秋把春的念想传递给了冬。

⑦那菜地里绿着的,除了白菜便是萝卜。

⑧霜愈重,绿色愈深,根根茎脉愈发挺拔。每个绿着的滚圆的肚皮都腆着,固守着自己的土坑,等待村民的手把它们捧回庭堂。刚刚出锅的一笼圆润的馒头在等待一碟"三大王"小葱、辣椒、萝卜,三样切成丝油盐酱醋相拌,绿、红、白三色相间的一碟品相上等的菜呈上来,馒头就着菜送进嘴里馒头的筋道、小葱的清香、红椒的辛辣、萝卜的爽脆一股脑涌来。

⑨庄户人懂得贮藏,把萝卜从土里收回又把它重新埋回土坑里,这不是多此一举。庄户人把萝卜深埋在寒气无法侵入的土地深处,把这些生命护得更温暖些。土地亲着萝卜,萝卜也恋着根。

⑩村里的女子是田野最灵巧的绣娘。你瞧,她们将绿色的萝卜叶割下来,一条一条码齐整,再一绺一绺挂上庭院的南墙,南墙上便悬生出一条绿色的瀑布来。初冬的阳光很知分寸,它把叶上的水分沥干,把绿色留住。等到大雪压来时,村民们拿出一两撮干萝卜叶放到热气腾腾的锅里,入锅的萝卜叶马上就恢复活性,一片片的绿滋养着锅,更滋养着胃,绿色馥郁着的烟火,鲜活了农人的日子。

⑪而那些回归土里的萝卜,聚了土地的温润厚实。抠开冻层,拨去浮土,窖在土地深处的萝卜,顶上竟还生了一圈鲜亮亮、脆生生的芽儿。

⑫女子们将洗净的萝卜搁在案头,片刻工夫,就变成了一堆粗细匀称的萝卜丝。剥好的几根白嫩的小葱候在这里,醇香的紫苏油在锅里已不安分。"刺啦"一声,萝卜丝、葱段在油里成了亮黄色。水入锅,锅盖已摁不住喷香的味道,一缕香气飞出窗整个庭院都被香气笼着。备好的稀面糊在灶前已等候多时,锅开了,拿起筷子搅拌着将面糊倒入锅里,几分钟后,一锅拌汤即大功告成。稠而不黏,白里隐着星星点点的绿,香葱味扑鼻,汤触过唇齿柔滑生香,进入肚中,温润暖心心。那一刻,农人该是舒坦的,烟火该是溢笑的,村庄该是惬意的。

⑬坑里有萝卜,三冬一村暖。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ㅤㅤ   ①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住院做手术,耽误过一段学习时间。再回学校时,语文、数学这些科目还能通过自学跟上进度,唯独音乐课,完全没法自学。因为不识谱,本来也不擅长唱歌,音乐课上大家一起唱之前学的歌,我只能跟着其他同学对口型。

    ㅤㅤ②我们的音乐老师,是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对那个年代的一所普通小学来说,她是光芒耀眼的大明星。音乐课上,老师坐在钢琴前,黑白琴键随着她手指的跳动,流出好听的声音。同学们也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此起彼伏地唱着歌曲,虽不整齐,但听得真切。我低着头跟着大伙儿张嘴,却发不出声音。老师时不时地抬头微笑着,目光扫过全班同学。她一眼就看出我在对口型。课间的时候,她把我叫到身边,弯了腰问我:“怎么不跟着大家一起唱?”

    ㅤㅤ③我低头攥着衣角,我想应该解释一下住院之类的情况,但脱口而出的是:“我不会唱歌。”

ㅤㅤ    ④音乐老师睁大眼睛问:“不会唱歌?”

    ㅤㅤ⑤然后她反应过来:“哦,你的意思是书上的这些歌不会唱。”她翻了翻手边的音乐课本,很随意地把它丢到一边,转过头来说:“没关系,那就唱你会的歌。”

ㅤㅤ    ⑥我呆立在那里。

ㅤㅤ    ⑦老师顿了顿,说:“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ㅤㅤ⑧接下来的一节音乐课,她没有继续按课本教,也没有弹奏课本上的歌曲,而是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起什么就唱什么;唱一首欢快的歌,一首春天的歌,一首跟朋友有关的歌……她弹着琴给我们伴奏。有的小朋友唱得根本没调子,她也伴奏得很开心。我不记得那节课上自己唱了什么,大概是一首儿歌吧,她一边敲着琴键,一边冲我微微点头。

    ㅤㅤ⑨这是二十多年前一件很小的事情。

    ㅤㅤ⑩别误会,我并没有因这件事点燃对音乐的热情。但它对一个小孩子的成长来说,仍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刻:一个公认的很厉害的老师,用满不在乎的姿态丢下课本,却以认真的神情说:“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ㅤㅤ⑪即使一个小学生很难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这件事的意义,但当时的我也确实从中得到了一些信息,这是成长中不容我忽视的信息:唱歌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权利。

    ㅤㅤ⑫我以为我发不出声音,其实可以。这个声音好不好听,是另一回事,而重点在于那是我的声音,没有人能取代“我”。

    ㅤㅤ⑬在那之前,我完全不记得听过自己的声音;或者听到了,也觉得不好听,不用听。不仅是我,我身边的孩子都一样,大家都是局外人,在想象出来的条条框框里,设置着自己的生活半径。家里有一些儿歌磁带,封面上都是粉妆玉琢的重置,好像只有他们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回荡在千家万户的录音机里。那些孩子大概在北京,或在上海,和我的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他们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ㅤㅤ    ⑭不仅是条件的问题,甚至不是视野的问题,小朋友们都能通过电视和杂志接触到花花绿绿的世界,但在心里,有没有想过那个世界跟自己有关?

    ㅤㅤ⑮那一次,我知道,我的声音很重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