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史记·春申君传》“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一句提到“游学”一词;春秋时期的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坛讲学,修订古籍;唐代诗人李白20多岁即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3年时间“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古人很早就通过学习与游历相结合的方式,增长见识,锻造坚忍的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材料二 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学习,是旅游与学习双重文化的结合,它的内容包含了参观游览和语言学习,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是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   

材料三漫画《游学挂虚名》。

(1)、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方面介绍“游学”的?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即将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

    据2019年3月9日《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变成毛乌素森林。毛乌素沙漠形成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它雄踞在苍茫的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草原是大自然    ①    (留给    赐予)人类的优良牧场。但是滥垦的铁犁和无休止的战争铁蹄无情地践踏着鄂尔多斯草原,沃野变荒成沙,成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也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风沙源。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变成绿洲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发生奇迹:死亡之海变成绿洲。库布齐沙漠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这里曾经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后来由于气候干旱、人为破坏等原因,库布齐沙漠由草原渐渐退化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方向“移动”,把近2亿吨黄沙倒入黄河,使黄河水位上涨。同时,频繁的风暴天气使包括北京在内的沿线城市饱受沙尘暴之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企业在沙漠里打通第一条纵贯沙漠南北的柏油公路——川沙公路,并用网格沙障固沙,长达30多年的治沙之路由此展开。库布齐沙漠治理工程取得巨大成就,沙丘整体高度下降了一半,1/3的荒漠变成绿洲,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流入黄河。更可喜的是,沙漠中还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使其初步具备农业耕作条件。还创造了300多亿的生态收入,让沙漠地区10多万人彻底摆脱贫困。2015年库布齐生态创造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完全可以照搬。如今,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已经成功进入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并在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落地生根。世界上沙漠国家的专家     ②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向中国取经。南非《独立报》报道称:库布齐模式可以在世界各地    ③    (移植    复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