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继承自己的事业和著述理想,写出一部媲美《春秋》的史书来。司马迁于是开始了《太史公书》的撰写。后来因为替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汉代名将李广之孙)仗义执言,激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处以酷刑。为了完成对父亲的承诺,司马迁忍辱负重,通过多方取材、严格印证、实地考察,终于写出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

——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

材料二:东晋史学家孙盛在他所著的《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载了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燕,却被前燕大败之事。桓温看后非常恼怒,威胁孙盛的儿子说:“要是这部史书就这样流传出去,我就杀了你们全家。”孙盛的几个儿子哭着请求父亲修改史书,孙盛誓死不从。为了防止别人篡改,孙盛将《晋阳秋》抄录了两本,托人带给前燕皇帝慕容俊保存。

——据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材料三: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批评孔子说:“孔子编《春秋》,经常为有地位、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狄人明明灭了卫国,却因为要掩盖卫桓公的耻辱而不作记载;河阳之会明明是由诸侯召见周王,却在文字上美化为周王外出打猎。要是史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话,岂不是纵容这些(犯错误的)君主,让他们不用害怕制度和法律了吗?”

——据刘知几《史通·惑经》

请回答: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会讲述怎样的历史故事,反映怎样的时代风貌,传承怎样的民族精神呢?下面就让我们开启文物探索之旅吧!

【1号文物】商鞅铜方升

相关信息:

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方升侧面铭文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一之。

——方升底部铭文

【2号文物】鄂君启金节

相关信息:

铜铸符节,文字错金,这是战国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分为水路使用的舟节和陆路使用的车节。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等地。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一年往返一次。陆路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节文还规定了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

【3号文物】战国银首人俑铜灯

相关信息:

中山不同于中原诸侯,它不属于华夏,而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的国家……发掘的(中山国)平山墓葬群,北方的特色就很淡薄了。……胡服骑射是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平山发掘于此却没有什么反映。……灯上人形宽衣博裾,完全不是洛阳金村胡服俑那种打扮。

——李学勤《平山墓葬群与中山国的文化》

【4号文物】战国错金银斗兽纹铜镜

相关信息:

这面错金银斗兽纹铜镜出土于洛阳东周王陵,上端的一区为狩猎纹,绘有一胡服武士持剑与猛虎相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