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定矣/此中焉得有此人 B、余强饮三大而别/苍颜 C、上下白/而或长烟 D、湖中人鸟声俱/往来而不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3)、两文都描写了西湖美景,但所写景物和写景方法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代时官吏所在贪污不法,王明为郢陵县令,独以廉律身。百姓沿故例行赇赂 , 明不受,曰:但为我买新刍积于某处,他不须也。”久之,积如丘山,民间莫晓,明因筑堤以备水患。太祖闻之,擢明权知广州。

(选自《曲洧旧闻》)

山民愿朴 , 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酃生 , 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王明:宋初成安(今属河北)人,字如晦,官至礼部侍郎。②赇(qiú)赂:贿赂。③刍:本指草,这里大概指草袋之类。④他:别的。⑤大祖:即宋太祖赵匡胤。⑥权知:一州的军政长官。⑦愿朴:谨慎朴实。⑧宠:指东汉大臣刘宠,有清廉名。⑨化:开化。⑩若邪:地名。⑪赍(jī):抱着。⑫劳:慰劳。⑬鄙生:生活鄙陋。⑭它守时吏发求民间:他人为太守时官吏向民间征发索取。⑮下车:到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纽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胡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泊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城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胡溏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泊(ji):及。④趺(fū):同“附”,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淘。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