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李斌

①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②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纳入制度安排,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领域。

③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④古语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倡导诚信、激励诚信,关键在于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比如,“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守信激励项目不断涌现,信用良好即可享受融资信贷、创业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行政审批等便利和优惠,大大提升了人们信守承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守承诺、讲信修睦的新风长吹不止,增进的就会是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出的就会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⑤纵观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文明越开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诚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样迎来关口,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用越来越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一轮机构改革视野。循着这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共建共促一个“信用社会”,共建共享一个“诚信中国”,美好未来在向我们走来。

⑥“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持续发展即受益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将构建诚信文化、诚信经济、诚信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况。
(2)、文章第①段引用古语、商鞅变法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这个角度”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下面材料可以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说明理由。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宽容是一束阳光
       ⑴宽容是什么?
  ⑵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做过很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⑶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⑷宽容是快乐之本。宽容朋友无意的误解,能使友谊之树常青不倒;宽容同事背后的中伤,能使同事之间团结谅解;宽容领导暂时的失察,能使上下之心协调一致;宽容下属无心的冒犯,能使下属之行自觉规范;宽容亲人一时的过失,能使幸福之花常开不败。如果人们不深刻理解宽容的含义,不理会宽容的价值,心胸狭隘,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必报,言语刻薄,生性嫉妒,得理不饶人,得势不容人,就会如摸黑夜行,处处碰壁,时时摔跤,陷入无穷的烦恼。
  ⑸宽容是事业之基。西汉末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将会使许多人恐慌,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而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刘秀的宽容使自己众望所归,终成帝业。在“鲍管分金”的故事里,鲍叔牙不但不计较管仲的自私,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齐桓公完成了霸业,管仲因此载入史册。
  ⑹宽容是美丽之源。天空是宽容的,她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了她的深邃之美;大海是宽容的,她容忍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了她的辽阔之美;森林是宽容的,她容忍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了她的原始之美;宇宙是宽容的,她容忍了星座裂变一时的更替,才有了她的神秘之美;时间是宽容的,她容忍了各色人等一时的虚掷,才有了她的延续之美……但是,宽容有时与惩治密不可分,惩治是另一种宽容。大堤如果容忍了蚁穴的扩展,将毁于一旦,从而失去他的伟岸,因此惩治蚁穴是对大堤的宽容;国家如果容忍了民族的分裂,将陷入混乱,从而失去她的完整,因此惩治分裂是对民族的宽容;法制如果容忍了罪犯的横行,将失信于民,从而失去他的威严,因此惩治罪犯是对民众的宽容;自然如果容忍了污染的侵蚀,将灾难重重,从而失去她的美丽,因此惩治污染是对自然的宽容……
       ⑺宽容是一束阳光,时刻笼罩着我们,就看人们如何去面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
                                                                                                      梦的基座是价值观
      ①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种“悲愤”的情结中挣扎着,我这代人在他们乡愁的国家想像中成长。但是支撑著这个巨大的国家想像下面,有一个基座,垫着你、支撑着你,那个基座就是价值的基座。
      ②它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所有的小学,你一进校门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进入教室,简朴的教室里面,墙壁上也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万的“格言”里找出那个最基本的价值的基座,大概就是这四个字。
      ③小的时候跟大陆一样,四周都是标语,只是内容跟大陆的标语不一样。最常见到的就是小学里对孩子的解释:
      礼,规规矩矩的态度。
      义,正正当当的行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别。
      耻,切切实实的觉悟。
      ④上了初中,会读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释就来了: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⑤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顾炎武
      ⑥“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这些价值在我们小小的心灵有极深的烙印。
      ⑦二○○六年,上百万的“红衫军”包围总统府要求陈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飘著大气球,一个一个气球上面分别写着大字:“礼”、“义”、“廉”、“耻”。我到广场上去,抬头乍看这四个字,感觉好像是全台湾的人到这广场上来开小学同学会了。看着那四个字,每个人心领神会,心中清晰知道,这个社会在乎的是什么。
      ⑧除了价值基座,还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我们年纪非常小,可是被教导得志气非常大,小小年纪就已经被灌输要把自己看成“士”,十岁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将来就是那个“士”。“士”,是干什么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⑨我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老师叫林弘毅,数学老师叫陈弘毅。同时期大陆很多孩子可能叫“爱国”、“建国”,我们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们都是要“弘毅”的。
      ⑩对自己要期许为“士”,对国家,态度就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十一二岁的孩子背诵这样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为国家去死。
      ⑪然而在“国家”之上,还有一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⑫对那么小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期待,气魄大得有点吓人。饶有深意的是,虽然说以国家至上,但是事实上张载所说的是,在“国家”之上还有“天地”,还有“生民”,它其实又修正了国家至上的秩序,因为“天地”跟“生民”比国家还大。
      ⑬十四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国语》,《国语》是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了,其中一篇让我心里很震动: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⑭最后一句,简单几个字,却雷霆万钧,给十四岁的我,深深的震撼。
      ⑮就是这个价值系统,形成一个强固的基座,撑起一个“中华大梦”。
                                                                                                                                (节选自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我们的中国梦》)

阅读《人是一本书》,完成 下面的题。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企业如人 重在其神
                                                                                                               张 真
        ①说起企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有人说,企业是赚钱的机器。有人说,企业是员工的“家园”;有人说,企业是员工的“平台”。有人说,企业是经济实体;有人说,企业是小小社会。
        ②依我之见,企业恰如人。
        ③企业如人,其形相似:人有貌别,企有行别;人有性别,企有品别;人有高矮,企有大小;人有胖瘦,企有盈亏。
        ④更重要的,企业如人,其神相近:人有高下,企有优劣;人有善恶,企有好坏。人的高下善恶,在荀子的笔下曾被描述为“四种人”,曰:“国宝”、“国器”、“国用”、“国妖”。这“四种人”,也恰如四种企业。
        ⑤一是“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式企业。这样的企业,言必信,行必果,始终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放在至高、至上、至大的位置。企业凝聚力强——近悦远来;产品辐射力大——内外闻名;利税贡献力高——遥跑前列,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⑥二是“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国器”式企业。这样的企业,干得比说得好,往往是潜心做事,低调做人,不求“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网上有论,电视有影”,只求产品过得硬,企业日子好,员工幸福感强,能为社会多提供就业岗位,能为国家多提供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的坚实基础。
        ⑦三是“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国用”式企业。这样的企业,上懂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提供咨询、法律等服务,解人之困,帮人之难,助人之力,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危难中得到帮助,从而开始新生活,创造新业绩,是国家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⑧四是“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式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外表是“糖衣”,实际是“炮弹”。为了一己一企之利益,不惜牺牲大众消费者之利益,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谋财害人:把假品当真品、把毒品当营养品,诸如树胶变蜂胶、三聚氰胺毒奶粉等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作”。
        ⑨企业如人,人有思维。思维的动力在于人的本性中有一种“人往高处走”的“基因”。往高处走,就要依据规律,科学发展。科学,是一门学问。没有老实的态度,没有求真的欲望,只想投机取巧,只靠花言巧语,也许能得势于一时,但永远难得势于一生,更难得势于子子孙孙。
        ⑩《汉书·司马迁传》中有句名言:“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企业如人,就要如人一样,生,要有一种精神:重文化、重品位、重境界;托,要有一种形体:重产品、重品牌、重名牌。毕竟,企业之“       ”需“      ”为基;企业之“      ”需“      ”而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很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崩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③据传,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一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④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华,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查了整个数学面貌。伽罗华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⑤《黄河大合唱》则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9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5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6天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峰。

       ⑥安史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卿听到他最喜欢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愤怒情绪无以排遣,抓起狼毫,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帖》.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淋漓尽致,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

       ⑦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但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⑧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