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

课外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节选)

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知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足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④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胡闹”、“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⑤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了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⑥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懊丧—    虚有其名

(2)、通读全文,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读者什么?
(3)、精读第③自然段,这段记叙了一件什么如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4)、细读第④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5)、你读过哪些谋外书?请写出一本:《》,并介绍书中你喜欢的人物形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你自己成为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让他伤心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经过,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和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你应该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有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

    你想卓尔不群,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的顶点。

    若要卓然出众,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放射性元素镭的发明者。两次荣获诺贝尔奖,是举世闻(明  名)的女科学家。

    1923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已  己)经建成,居里夫人应邀前去参加开幕典礼。19日,在大礼堂里,祖国以最高的礼节,最大的热情,隆重欢迎他们引以自(豪  毫)的女儿。到会的有共和国总统、著名的科学家、众多的记者、成千上万的献花者,以及居里夫人的亲属,那可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摄影机“嚓嚓”地响个不停,鲜花一束束地飞向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忙(的  地  得)不可开交。但是就在开幕典礼就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拿起一束鲜花,挤出围得水(泻  泄)不通的人群,快步走到一位坐轮椅(的  地  得)老人面前。喧哗的礼堂顿时安静下来,人们都愕然了。原来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居里夫人中学时代的老师——欧班女士。老人家已八十高龄了,满头白发。居里夫人深情地吻了她的双颊,又献上了芳香四溢的鲜花,然后亲自推着轮椅来到主席台,比邻而坐。霎时间,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人也泪流满面,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一个举世闻(明  名)的女科学家,对老师仍然那么尊敬,那么爱戴,怎么能不使老人感动得流泪呢?

    朋友,你是否也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迪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易卜生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记得有一次,正赶上过年,天下着雪,让本来就泥泞的路更加难走。爸爸妈妈站住了,两双眼睛都询问似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像以往那样爬到他们背上,然而看着爸妈手里重重的行李,我一挺胸,大声说:“我能行,让我自己走吧。”于是一路上,留下了一行小小的歪歪的脚印。摔了不知多少次跤的我终于迈着自己的双腿走过了五六里泥泞的山路。那一次,8岁的我有点明白何为“自立”: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

    四年级时____大伙儿去星云湖郊游____在那儿____我们学会了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____在那儿____我学会了包饺子煮馄饨____在那儿____我和同伴挎着篮子挖野菜____并按照____多劳多食____不劳不食____的原则分配食物____在那儿____我们动手把宿舍里的臭虫消灭干净____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学手忙脚乱地搭灶、洗菜。终于,一顿午饭在我们的手中诞生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更深地了解了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

    我在一岁岁地长大,对“自立”的理解也在一层层地加深。为什么孩子跌倒了,母亲要他自己爬起来?为什么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总统?为什么“自立”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为,自立的可贵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自立的人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自立的人不会被小小的挫折吓倒,自立的人有股可贵的韧劲和信念。而我们,正需要这个!

    想到这儿,我握紧了拳头,给天空一个自信的微笑,并暗暗地对自己说:“记住,人,贵在自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