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权臣)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昏庸无道的人来成全品行良好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材料二: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①文士阶层的出现 ②宗教法制制度的实施
③社会动荡和变革 ④诸侯国的强盛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识货志》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民生问题是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广量大, 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 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
①诸葛亮 ②魏征 ③老子 ④刘邦
材料一:…小学终,至四书。……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中国通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