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掩卷茫然,辄复不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2)、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发愤自惩艾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5)、将荀子《劝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分析荀子《劝学》第④段对比论证的作用。
(7)、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 , 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 , 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顾东桥书(节选)

王阳明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而邪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

    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之余,盖其为心、良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所谓。

    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胜其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衲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

(选自《传习录》,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鲁仲连适游赵,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齐湣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避舍,纳筦键,摄衽抱几 , 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鲍焦:春秋时的隐士,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抱树绝食而死。②纳筦(guǎn)键,摄衽(rèn)抱几:把钥匙交出来,提起衣襟,侍立于案几之侧。③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倍,同“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