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d】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检测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

时期 表现
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 西欧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 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其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国当时的历史来看,民族主义是在对抗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王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共同体的情感意识。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平等、自由、人权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为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新的共同体坚持,并体现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法国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民族主义显示出了极强的政治影响力,随着法国大革命逐渐蔓延。

——摘编自崔卫峰《“民族主义”内涵之我见——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

材料二 1908年,刘式训上奏清廷要求制定国籍法,他列举了四点理由:一是主权的问题,认为国籍可以看作是“声张主权的一个要件”;二是与条约的关系,认为海外殖民地的“登录民”(华侨)回到国内置办财产,可能导致“禁止外国人在内地置产”的条约遭到“暗中破坏”;三是应对欧美“出生地主义”国籍法可能对我国“血统主义”传统造成的冲击;四是欲成为近代立宪国家,不论选举或征兵都需要确定国民,“国籍法不可或缺”。该项奏折得到皇帝批准,制定国籍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