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各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①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②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③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④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⑤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⑥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⑦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⑨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⑩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⑪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⑫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⑬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⑭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⑮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稚地说着谢谢。

⑯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⑰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⑱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⑲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⑳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㉑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㉒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㉓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三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B、“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C、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小说基调沉郁,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㉓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
(4)、“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支金色的钢笔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②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③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④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⑤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⑥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⑦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⑧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地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流失不会再批评你了!”

    ⑨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工作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⑩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⑪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站。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 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⑫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⑬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⑭那时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⑮“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⑯“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饿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⑰我恍然觉察到了自己渺小与狼狈……

    ⑱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的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用十年圆一个梦想,这样的浪漫主义背后从不缺乏励志。“我值得这个冠军,只是它来得有点晚。”站在世乒赛的舞台中央,泪水已在刘诗变的眼里打转。但对于不放弃的人,冠军永远不会晚。

冠军来得晚,但它终于来了

    就像是一出轰轰烈烈的大剧,终场时,大悲大喜都成了内心的戏码。

    拿到最后一分后,刘诗雯握紧拳头、高喊一声,随后便埋着头趴在了桌子上许久。没有夸张的庆祝,便旋即起身致谢裁判和对手,只是她眼眶中晶莹的泪光佐证着汹涌的情感。

    “赢完心情很激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赛后,夺冠那一瞬依旧是刘诗雯最复杂的感受,“几秒钟回过神来,感觉自己真正拿到冠军了,那一刻其实心情还是挺复杂的,瞬间有情绪的释放。”

    这一刻,刘诗雯等了太久。6次参加世乒赛,前5次全部杀入了4强,在2013年和2015年先后闯入决赛,却分别输给了两位大满贯冠军李晓霞和丁宁。

    这些年,这些只差一步,功亏一篑的场景不断在刘诗雯脑海浮现,她甚至也无法免俗一度将其视为宿命。

    还好命运从不放弃坚持的人。就像刘诗雯自己感慨的那样,“坚持到今天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虽然冠军来得晚一点,但它终于来了。”

    从横滨到布达佩斯,刘诗雯用10年的时间让梦想照进现实。

绝地反击的力量促她成熟

    越挫越勇的刘诗雯感动了众多球迷,“刘诗雯的成绩终于匹配上了她的实力。”这成了社交网络上点赞最多的论调。

    或许旁人无法感同身受刘诗雯起起伏伏的职业生涯,但看得到她从未被击倒的强大。

    过去,心理问题正是她一次次与这两项冠军失之交臂的主因。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是刘诗雯“心魔”的开始。在决赛中,在丁宁先失1分的情况下,出任第一单打的刘诗雯一人输掉2分,终结了女乒在团体世乒赛上的8连冠,也让她失去了伦敦奥运会的机会。

    而对刘诗雯影响最大的无疑是2015年的苏州世乒赛,她在丁宁脚部受伤的情况下,心态出现波动痛失好局。

    之后的一年中,即便登顶了世界第一的刘诗雯仍然在最后关头被挡在了里约奥运单打大门外。彼时女队主教练孔令辉的解释是:“李晓霞和丁宁的心态更稳定一点。”

    连番挫折让刘诗雯也曾自怨自艾,甚至因态度消极被罚。去年国乒进入调整阶段,她没有明确的主管教练,无论从训练、比赛还是心态上都逐渐丧失了以往的斗志。

    “我处于对前途很悲观的状态,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有冲击冠军的实力。”刘诗雯在赛后将职业生涯的转机,归功于去年下半年马琳和刘国梁的回归,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归来的是那个不放弃的她。

东京奥运会,冲击大满贯?

    除了刘诗雯不放弃,主管教练马琳的不抛弃也成就了这段励志大剧。

    主管教练从肖战变成奥运冠军马琳,其实一开始的效果并不好。尤其是输给早田希娜,以及直通赛表现不佳后,师徒二人都背负上了沉重的包袱。

    在许昕和刘诗雯拿下混双冠军后,马琳在混采区泣不成声,“她(刘诗雯)顶着很大压力,我也一度怀疑执教能力和方式方法是否正确。”

    其实,为了备战此次世乒赛,师徒二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刘诗雯说自己封闭训练时练到精疲力尽,“教练每天在球馆里陪着我泡八九个小时,练完单打练混双,天天转着圈地练。”

    如今,这两个分量不低的世乒赛冠军是对师徒二人汗水和泪水最完美的回报。

    当然,他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在拿到世乒赛冠军之后,刘诗雯离成就大满贯伟业就仅剩下一枚奥运金牌了。

    未来的侧重点究竟会放在女单还是混双上?刘诗雯说现在还并未过多考虑。

    “我都想选,但决定权不在我。当然,我对奥运会十分渴望,我也有信心去冲击这两个项目。”

    十年一梦破茧成蝶,小枣的大满贯或许不会太远。

【注】①小枣:刘诗雯的绰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

①因为工作原因,每年总要出那么几趟差,有时候也能路过那个江南小镇,于是顺道回个家,只不过终究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少了那么点回家应有的从容,所以,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卸下了一年的风霜 , 回家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②从到北京上大学开始,每次过年回家前,收拾行李都是一件大事。要带回去什么,从几个月前就开始酝酿 , 而这酝酿本身,就是逐步接近快乐的过程,这种心情就如同《小王子》中,狐狸等待小王子到来时的喜悦—时间越临近,幸福感越强烈。

③上大学后第一次过年,我问清楚了考试安排,提前一个月就订了机票。我是寝室里离家最远的,回家的幸福指数自然比北京的室友高了好几个级别。提前两个星期,我去采购了满满一箱子的北京小吃,什么糖葫芦、驴打滚、豌豆黄……从北京回家,是我活到18岁最神气的事情之一。我要把另一个城市的故事带回家,除了这些小吃食,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能代表自己激动的心情。到家后一打开行李箱,吃的摊满了一桌子,爸妈瞬间就明白这半年来女儿的10斤肉是怎么长的。

④鉴于我们全家都对食物有执着的爱好,这样一箱一箱的小吃,我陆续运了好几趟,直到后来发现网购其实更方便,不过妈妈仍然念叨,让我过年带点什么东西回去,给外婆尝尝。在老人家眼中,我亲手递上一块糕点,和他们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一个包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⑤说到外婆,因为生病,她的脑子已经有些混乱了,记不得日子,有时候着急了连我的名字都会忘掉。不过每到过年前,她都会问:斌斌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告诉她日子后,她第二天忘了会继续问,一直问到我真的回家,过完春节,外婆又开始问,斌斌什么时候走,妈妈告诉她答案后,她都会接一句,这么早啊。

⑥人年纪大了就会像小孩。外婆自从丧失嗅觉后,就对甜腻的糕点十分钟爱,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馋。每次去外婆家,一开门,她就直直地盯着我手里看,于是,给她带北京小吃已成惯例。

⑦那会儿我一直觉得毕业后会回到家乡,这种想法一直到研究生快念完时还是很坚定。因此每次回家,我还会把看完的书、暂时不穿的衣服、不用的生活用品运回去,免得回撤时,辎重过多、来来往往这些年,运的东西不下百斤,时至今日,妈妈大概还是觉得我会随时回来,每天都打扫我的房间,所以房间并没有因为主人长期不在而显得萧条—书架上的书不断更新,衣柜里的衣服也全是应季的。

⑧毕业时,阴错阳差把工作定在了北京,第一年回家,我竟然不知道该带些什么。盯着空荡荡的行李箱快一个星期,最终在里面放了这几样东西:一摞参加各种活动的工作证件,爸妈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牌子,应该就相信女儿这半年没闲着;一件已经变成米黄色的白色大衣,我实在洗不干净,只能求助妈妈牌洗衣机;最后还是一袋子北京小吃,虽然淘宝有售还包邮,可我愿意亲自带去外婆家。

⑨我研究过“回”和“去”两个字,回的是家里,去的是他乡。只是不如从何时起,我也会说:“回”北京、“去”杭州,尽管心里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但一顺口就从嘴里溜了出来,春节又近,行李箱已经早早地躺在客厅地板上了,里面还空空的,其实,如果我能把自己打包进去,买一张单程票回家,这对父母来说,该比里面装什么都开心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