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当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晓昆虫之奥秘

蟹蛛

(法)法布尔

①蟹蛛因爬行时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因此得名。它也像螃蟹一样,前步足比后步足粗壮,只是它的两条前足不像螃蟹前足那样戴着“拳击手套”。

②它捕食猎物的方法是,埋伏在花丛中窥视着,一旦猎物出现,它会飞快地掐住对方的脖子。它尤其喜爱捕捉蜜蜂。一贯爱好和平的蜜蜂,为了采蜜来到花间草丛,用舌头先在花丛中探测,选好一处花粉多的开采区,立刘便忙于收获了。待它的花篮里装满了花粉,肚子慢慢鼓起来的时候,蟹蛛便从花丛下的隐藏处突然蹦了出来,纵身跃起,掐住蜜蜂的后脖颈根部。后者无助地拼命挣扎,用蛰针乱扎一气,但攻击者始终不肯放手。

③我们所说的这种蟹蛛,可能很像古罗马执法官手下的手持束棒的侍从,专司捆绑犯人于行刑柱上。许多蜘蛛都是这样,为了制服猎物,以便随心所欲地把它吃掉,就用“绳子”先把猎物捆绑鲒实。从这一点来看,上述比喻还是挺恰当的。但关键的问题是,蟹蛛名实并不相符 , 它井没有用绳子捆绑蜜蜂,蜜蜂是被它咬伤脖子而死的,而且蜜蜂几乎没有对刽子手进行任何反抗,足以可见其捕食猎物方法的独到之处。

④蜜蜂很爱到这片花丛来采花蜜。它们在雄蕊那宽大的管固上飞来飞士地忙碌着,满身都蹭上了黄色的花粉。蟹蛛闻讯,匆忙赶来,躲藏在一片花瓣构成的粉红色帐篷下面,随时准备着向猎物发动进攻。我朝这片花丛望去,只见四处的花上都落着蜜蜂。如果我发现有一只不动弹了,伸直了舌头和腿脚,我便赶忙赶过去,因为那无疑是蟹蛛在作怪,它刚杀了“人”,正在吮吸尸体里的血。

⑤蜘蛛几乎总是有着一个大肚子,里面储存着大量的丝,有些蜘蛛用腹中的丝来制细丝线,而所有的蜘蛛都会用自己的丝来编织卵袋呢。蟹蛛也不例外,它也同其他的蜘蛛一样,用肚子里的丝为自己的婴儿编织保暖服装,只是它的肚子不像其他蜘蛛那么大,那么臃肿。

⑥蜜蜂的杀手很怕冷,在我国,它几乎没有离开过橄榄树的故乡。它尤其喜欢一种名为岩蔷薇的灌木。这种灌木开出的花呈粉红色,花朵很大,有点皱皱巴巴的,保持的时间不长,只有一个上午,第二天,凉爽的黎明来临时,新开的花便取代了昨日的花,花期通常要持续五六个星期。

⑦话说回来,蜜蜂的这个捕杀者还是长得十分的漂亮。尽管它那金字塔形的躯干上坠着个大肚子,下端左右两侧各隆起一个驼峰状的乳突,但它的皮肤看上去简直比绸缎还要柔软。有些蟹蛛的皮肤呈乳白色,有的则呈柠檬色;有一些挺讲究的蟹蛛还在腿上戴上不少的粉红色的镯子,背上饰有胭脂红的曲线,胸部两侧有时还佩戴着一条淡绿色的细带子。蟹蛛的服装色彩虽然不如彩带蛛那么富丽。但是,就简明、精致和色彩搭配而言。要比后者的服装色彩优雅许多。即使对蜘蛛感到恐惧和厌恶的没有经验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蟹蛛的优雅,忍不住要抓起一只着似温顺平和的蟹蛛来观赏一番。

(选自《昆虫记》)

(1)、本文介绍了关于“蟹蛛”的哪些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说说第⑥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指出第⑦段画横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上文第③段中画波浪线句说“蟹蛛名实并不相符”,为什么这么说?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5)、《昆虫记》因其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而堪称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之美誉。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朱千华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明代袁中郎游香山,觉得“香山,山色轩楹,比碧云殊胜……龙潭水光千顷,荷香十里,长堤迂曲回环,垂杨夹道,大有江南风景”。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四周群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殊美。若有一亭,供三两知已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③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登山途中,或风景佳处,皆有亭。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古人作画,亦多置亭,为点缀。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张宜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秒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熠熠发光的虚拟现实技术

刘露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在全球瞩目之中落下了帷幕,但是,“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却依然吸引无数游客的眼球。世博史上首个“在线世博”成为中国举办世博会的一大创举,“在线世博”充分利用和借助3D,虚拟现实和互联网技术将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内容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打造出一个能够进行三维体验和互动交流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为世博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使世博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上海世博会惟妙惟肖的网上展馆以及2.8亿次的点击访问量,已经让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集成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的、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完全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观看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世界,听到逼真的声音,在虚拟环境中交互操作,有真实感,可以讲话,甚至能够嗅到气味。

    虚拟与现实两词具有相互矛盾的含义,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似乎没有意义,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动态环境建模技术;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③应用系统开发工具;④系统集成技术。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和理论分析、科学实验一起,成为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三大手段。当人们需要构造当前不存在的环境(合理虚拟现实)、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环境(夸张虚拟现实)或构造纯粹虚构的环境(虚幻虚拟现实)以取代需要耗资巨大的真实环境时,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始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便开始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培训宇航员。随后,这种省钱、安全、有效的虚拟方法被推广到各行各业中。例如,克莱斯勒公司1998年初便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某两种新型车上取得突破,首次使设计的新车直接从计算机屏幕投入生产线,也就是说完全省略了中间的试生产过程。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更是大步走进工业、建筑设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开始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国内为数不少的数字科技馆、数字规划馆、数字博物馆都已经开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馆内展品都经过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1:1的数码还原,供人们在网上“端详”、“赏玩”。

    此外,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采矿工程学系,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面向煤炭开采行业的培训系统,并为国外一些先进的采矿公司所使用。该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矿坑内常见问题,让矿工们针对自主逃生、倒班前矿车检查、危险预警、隔离程序、瓦斯管理、煤层自燃等各种环节进行训练,以此降低矿难造成的伤亡。该大学采矿工程学系教授罗伯特·路易斯说:“这个项目可以让人更深刻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它的作用远不只展示和娱乐。”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日趋网络化、多元化,虚拟现实技术将与人类更加贴近,未来互联网的主角很有可能就是虚拟现实技术。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是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此外,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一致,但人们对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这一说法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弟子日:‘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风筝,只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了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了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的时间是唐朝时期。那时,风筝的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日本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则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人们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在河边,有六个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中,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个穿着深色衣服的人也是相同的姿势;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空中高飞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①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寒意渐退,气温回暖,降水开始增多,从天上飘落的也不再是片片雪花,而是丝丝细雨, “雨水”便因此得名。

②“雨”和“水”都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说文解字》: “雨,水从云下也。”从天上的云层中落下的水滴称为雨,降雨的过程也称为雨,例如,《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的动词“雨”表示下雨。不仅如此,其他事物自上而下像雨一样降落的过程也称之为雨, 《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就是粟谷像下雨一样从天空落下。汉乐府民歌《上邪》里“冬雷震震夏雨雪”中的“雨雪”是下雪的意思。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

③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的形体一脉相承。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

④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水边的生物活动日渐频繁。南飞过冬的鸿雁北归,草木开始萌发出新芽,这些物候都预示着新的生命周期在雨水时节全面开启。

⑤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自幼带有热毒而需要服食“冷香丸”,这味药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对季节有极高要求,其中就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十二钱,薛宝钗也感慨这样“可巧的雨”太难遇到。正因春雨难得,古人用“润如酥” “贵如油”来表达对它的珍视和偏爱。春雨的到来唤醒万物,孟郊的《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寥寥敛语便描绘出庭草雨后争春的情境。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夜之间,细雨悄悄将花木洗刷一新,点染春色,正是春雨时节的喜人之处。

⑥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生发出无限生机,用“雨水”为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不仅是对天气物候的观察和归纳,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愿你我在新的生命旅程里,不负一场好雨,不负一寸春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