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不希望他做我儿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晚自习刚下课,就有任课老师和同学找我告状,被告都是一个人——马小光。 原来,他上课吋吃东西,说话,给人起外号,听得我真是窝火。

马小光的家在郊区,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把他拉扯大,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来城里卖菜。放学后,马小光都要赶到菜市场帮父亲,有两次我遇见他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大声吆喝着卖菜,脸上沾满晶亮的汗珠。他的父亲看起来很虚弱,脸色苍白,坐在一边安静地过秤,收钱。

可能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这样,极具两面性,有时极叛逆,有时又很懂事。

这样一想,我也就原谅了马小光在班里所犯的错误。

针对许多学生叛逆心强、不服家长管教的状况,一次家长会后,我决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个亲情心理测验,借此进行教育。首先我在讲台上问: “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选择他(她)做你的父母(孩子)吗? ”我话音刚落,许多家长和学生都笑了,只见他们毫不犹豫地写下答案。但是当我望向坐在前排的马小光父亲时,却见他拿着一支笔在沉思,片刻之后,在纸上写下“不愿意”。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替这个父亲伤心。

星期天,我决定对马小光进行家访。

那天阴雨霏霏,整个乡村都掩映在雾蒙蒙的春雨里。马小光没在家,只有他的父亲坐在菜园的小屋里望着门外出神。他穿一件褪色的蓝布衣服,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脸倦容。看见我,他连忙站起来,有些惊慌地问:“老师您来啦,是不是小光又惹祸了?”

我立即打消他的疑虑。坐下来,才闻到屋子里在熬中药,一股浓浓的苦涩的药味四下弥漫。谈到这次家访的原因,我问他:“那天在学校做测验,看见你写着不愿意让马小光做你的儿子,他真的就那么不听话,让你头疼吗?”

他听了,有些无奈地笑,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摇头否认。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雨声和中药罐里水开的咕嘟声。

“不是这样,老师。”停了片刻,他向我解释,“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一年到头离不开药,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让他跟着我吃了很多苦。一年四季,放学后他都要跟我去卖菜。夏天晒,冬天冷,手冻得像个红萝卜……那天去开家长会,我看小光的同学们家里条件都比他好,有的家长穿着高级服装,有的还开着小车来…… 小光这个没娘的娃真是太苦了……”说到这儿,他一阵呛咳,咳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接着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不希望他做我儿子,跟我遭罪,他应该找个好人家,过富裕的日子。”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己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啦?下雨天拔什么草!”他的父亲嗔怪。

不知是不是我的家访起到作用,马小光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开始上升。虽然他有时还会顽皮、搞怪,但已懂得守规矩。看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我暗暗高兴。到初三下学期,他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50名, 好多任课老师都感觉不可思议。

几年后,听说马小光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到南方一家外企工作,生活得很不错。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我又想起马小光的父亲,那个病容惨淡、爱子心切的中年人。我想,他现在该会有多欣慰!马小光终于对得起父亲的良苦用心了。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年的春节,马小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看望我。现在的他比以前胖了好多,文质彬彬,哪里还有半点顽劣少年的影子?!谈起以往的事情,我向他讲述那段家访往事。以前没有对他讲,是担心当时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承载生活的苦涩。

听我讲完,马小光眼中似乎片迷蒙,他解释说:“老师,这些事情我早知道了,当初我在门外听到你们的谈话。”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非常惊讶。

(1)、本文围绕马小光写了哪儿件事?
(2)、文中说“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吋又替这个父亲伤心”,我为什么替这个父亲伤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4)、文章结尾说“原来他早就知道”,从前文中找出为此做了铺垫的语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 , 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不到点

    ①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②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③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乡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④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了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⑤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里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⑥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⑦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⑧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了下眼睛。

阅读《广元蜀道》。回答问题。

广元蜀道

①四川盆地辽阔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繁盛富庶之地,但四周被崇山峻岭阻隔,交通十分艰险。过去许多朝代,京城通往蜀地,尤其是成都必须要修路,这些路就是蜀道。

②古蜀道有几条? 说法不一。广义地讲,蜀国境内及各地通往蜀地的道路都是蜀道。狭义的蜀道主要是指七条越过秦岭翻过大巴山,连接长安到成都的道路。这其中,最著名、最险峻的当属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

       ③李白有诗《蜀道难》,这蜀道,说的就是广元这一段。

④蜀道为什么难?概因地形险恶所致。由成都到长安的蜀道,露要胆山(巴山)越岭(秦岭)。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用李白的话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黎猱欲度愁翠援。”鸟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以著名的金牛道为例,由四川成都始,至陕南汉中止。蜿蜒六百公里,尤其是路经川北广元,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几乎无路可走。人们为连接川陕交通,只有在悬崖峭壁上架设栈道方可通行。

⑤中国的名山大川遍布全国。数不胜数,人们到广元,看的不是山不是水,而是一条路,一条举世闻名、世界唯一、堪与长城与运河齐名的古蜀栈道。

⑥这里群山环绕。山体如刀削斧砍般垂直壁立,根本没有地方修路。栈道只能在半山腰沿悬崖修建,在绝壁之上开凿一些棱形半米见方的石孔,内插木桩或石桩,上面铺上木板或石板。以通人马车辆。

⑦明月峡栈道修在嘉陵江边上,曾经是进出蜀地的必经之路。进入景区门口,建有诸葛亮的雕像,他最早修建这条路,以实现统一的梦想。可惜最终功败垂成。蜀道犹如一条河,汇集了大量珍奇的自然景观和著名的人文遗存,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历史与三国文化密不可分。

⑧明月峡有交通博物馆、交通活化石之称。因为它一峡辖六道:栈道、驿道自不必说,还有行船的水道、拉船的纤夫道,以及沿金牛道两岸修建的公路、铁路。历史上的古道修修建建历经两三千年。新中国成立后,108国道也从这里经过。国道改建完成后,明月峡栈道才成为景区的一部分,供游人参观。

⑨古栈道为著名的金牛道的一部分,路不宽,厚重的木地板,下架木梁支撑。最初是什么人想到的这种筑路方式? 硬生生地在绝壁山崖上造出一条路? 这除了需要智慧、需要技术,更需要人们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看一看插入石梁木梁的孔穴,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45公分见方,75公分进深的石孔。那可是石匠身悬半空,一锤一锤一点一点凿出来的。多少条蜀道,多少处栈道,洒满了筑路人的血汗。

⑩在千年的栈道上漫步,前方路旁建有一丈余的石牛。臀下堆满金元宝。塑像是根据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而建。据说早在战国时期,秦王蜀王在打猎途中相遇,秦王一直觊觎蜀国的富庶,始终暗怀亡尔之心,但苦于大山阻隔,无路可走,便想出一计,将一石牛置于路旁,每天早起在牛屁股下放一些金子,谎称石牛可以拉下金子。为两国交好,本想将石牛送给蜀王,怎奈道路不通。如果蜀国能够派人修好道路,石牛便可运送进献。蜀王于是派五名大力士率人开山辟路,修好了蜀道,没想到拉金子的石牛未到,秦国大军却蜂拥而至。

⑪在广元,石牛粪金之说人尽皆知,金牛道成了秦国的吞并之道、侵略之道,也是蜀国的亡国之道、屈辱之道。石牛粪金不过是一种传说,我不以为然,如果蜀王连牛拉金子这样的谎话都能相信,而且奸诈的秦王会无偿奉送,那如此贪婪愚蠢的国君被人除掉也是蜀国人的大幸。

⑫看古蜀道,我以为,走进明月峡足矣。栈道、石孔、雕塑、碑刻,山谷、绝壁、江水、古树一应俱全。它是蜀道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它将蜀道的险峻、蜀道的精华、蜀道的历史、蜀道的文化与精神基本囊括。看过明月峡,蜀道已了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用秤

①家里有杆老秤,是母亲用来称东西的专用品。这杆秤不知使用过多少年,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要不是搬家,还真想不起它。

②母亲没念过书,可玩秤比有文化的父亲还精明。父亲开玩笑说,母亲天生就是耍秤杆子的料,比他耍笔杆子强。

③早年间家里穷,父亲说有秤也没用;但母亲说,家里有个秤还是比较方便。一番争吵过后,还是母亲坚持己见——这秤,我买定了!

④母亲更闲不住了,晌午间每每跑去山里刨药,刨了许多许多天,总算凑齐了买秤的钱。

⑤秤买回来了,但母亲并不识秤,那上面没有数字,只有点点金星,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教了很久总算学会了秤的使用。

⑥很长时间里,秤是家里唯一的度量单位,每天做饭,母亲总会用秤称一称,几口人吃饭,下多少米面,她都要心中有数,既够吃,也不浪费。就连亲戚之间走动,母亲对来往的东西也都称一称,她说不占人家便宜,咋来咋走,宁肯做那吃亏的一方。

⑦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用秤称完,母亲还要用她独特的方法记上账,那账单我完全看不懂,都是点点。像秤杆上面的准星,有大有小。母亲告诉过我,那些点点,大的是斤,小的是两,准确率不差分毫。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

⑧后来,山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寂静到后来的喧嚣。母亲的心也有几分不安分了——她是村里最早耍秤杆子的人,知道秤上的学问。

⑨母亲在路边摆了个小摊,自家地里种植的,山野采摘的,都成了母亲小摊上的货品。母亲不喜欢叫卖,可东西比谁卖得都快,特别是那些回头客,总会争着抢着再度购买。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派上,保多不少。有时候,不等母亲做这道“附加工序”,顾客自己就上手了,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

⑩有一次,一位城里来的女游客在母亲的小摊位前,望着一篮子山桃发呆,想买又想走的样子,母亲见状,就和她闲聊起来。那人说,她母亲曾在这里插过队,她喜欢吃这里的山桃,如今母亲患病卧床,还想着吃这山桃呢,自己很想买一些带回去,可钱包不知啥时丢失了……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好一大袋,外加10元钱,一同递给了那位女士,那人连连摆手,母亲轻声言说:“出门在外,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帮一把,不算事。”

⑪母亲用她那杆秤做了十几年买卖,和邻里、和游客都处得很好,可我家的日子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反倒是家里的土特产再没有了积压和库存,每年都早早“被打发”得干干净净。我们笑说母亲瞎忙乎,母亲很认真地说:“挣多少是多,够上碗边儿就行了。”

⑫母亲最大的“业绩”就是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我一直奇怪没有星星点点之后母亲咋称斤论两呢?

⑬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笑笑透露了谜底——其实,我压根儿就不识秤,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