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有个“望远镜”

①小时候,她经常把我送到外婆家,自己忙着洗衣做饭摆小摊。奇怪的是,每次接我回家,她都会喋喋不休地讲起我这一天的经历,比如吃饭打破了碗,和外婆顶了嘴……我好奇于她的“火眼金睛”,母亲却说:“我有一个望远镜,无论你在多远,我都看得一清二楚。”

②母亲确实对我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我上课打瞌睡,被老师罚站她知道;我和小朋友打完架若无其事地回去,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母亲还是知道;我贪玩,上课铃响了迟迟不进教室她知道;我考试不及格,找同学代家长签字,连老师都被蒙混过去,她依然知道……

③我想,母亲是真的有望远镜,她肯定一边在家干活一边眼睛瞪着望远镜看,我成了如来佛手掌心上的孙猴子,无论怎么蹦腾,都不可能挣脱束缚。我因此成了乖孩子,课堂上不敢再捣乱,作业老老实实地做完,放学了不敢在路上捉蚂蚁,也不敢偷拿同学的新铅笔。在万能的望远镜监督下,我像一棵小树苗,不停地想旁逸斜出,却被园丁修修剪剪,终于慢慢长成一棵笔直的树。当然,此时的我已经不再相信母亲有望远镜这样的谎言。

④离家千里,我的一举一动却仍然像母亲观看的一部电影。我感冒了,母亲在电话里说:“谁让你淋雨的?北京的雨多凉啊,也不知道多穿点!感冒药再苦也得喝!”她怎么知道北京下雨了?她怎么知道下雨天我出去逛街没穿外套没打伞?她怎么知道我嫌感冒药苦刚刚吐了出来?

⑤毕业后,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和朋友租住在地下室里,每次打电话,总是报喜不报忧,并辅以爽朗的笑声,母亲却透过细细的电话线一眼看穿我的伪装,喋喋不休地指挥:“把电话挂了,我给你打过去。明天让你爸给你寄两千块钱,补充一下营养,再买几件漂亮衣服,女孩子不能穿得太寒酸!”

⑥工作没有着落,男友又提出分手,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哭了两天,母亲的电话挤进来,一改往日的坚定,哭着央求:“你回来吧,你爸病了!”匆匆赶回老家,父亲健健康康,生病只是母亲的托词。我越来越疑惑,为什么我经历的一切,母亲都一清二楚?难道,她真的有个万能的望远镜吗?

⑦晚上去洗手间,发现父母房间的灯还亮着,父亲小声劝慰母亲:“闺女已经回来了,咱们可以时时刻刻呵护着,再不用担惊受怕了,赶快睡吧。”母亲长长地舒一口气,说:“是啊,再也不用守着电视看北京的天气预报了,再也不用算着她的钱啥时候用完,再也不用为她的一句话日思夜想找原因,她在我身边,我心里才踏实。”

⑧它是用爱串成的,母亲日夜将它拿在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窥探到我的一举一动,我的喜怒哀愁,我的得意与失意。其精准程度,连福尔摩斯也得甘拜下风。

⑨世上的儿女都想飞得更高更远,而世上所有的母亲,手里都会攥着一个望远镜,用担心做柄,用关心做镜片,为儿女的飞翔保驾护航。

(1)、请概括母亲用“望远镜”捕捉到的我的经历。

①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一天的经历能被母亲看到;

③离家千里,我没穿外套淋雨而感冒,嫌感冒药苦被母亲知道;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肯定一边在家干活一边眼睛瞪着望远镜看,我成了如来佛手掌心上的孙猴子,无论怎么蹦腾,都不可能挣脱束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把电话挂了,给你打过去。(朗读这句话时,“挂”“打”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3)、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的相同之处。

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4)、品味第⑨段,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湖
                                                                                                          王蒙
        ①我喜爱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异的温柔,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流。
        ②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山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沙漠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庄严的等待。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③那时候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欣赏昆明湖的碧波,惊叹于湖水的美丽与自身的渺小。
        ④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⑤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很美的,但是太缺少湖水了。这样,对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对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一见到这样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出现衷心的笑容。
        ⑥后来到了新疆以后,那就开了眼啦。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深处,著名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曾经怎么样地令人眼界开阔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无际,湛蓝如玉,盘山公路傍湖而过,无数拉运木材、粮食、水泥、钢筋、百货的重型卡车从湖边走过。四周是长满枞树的高处终年积雪的山坡。时而有强劲的风自由地吹过。我在这里,感觉到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一种阔大。我不能不庆幸我终于离开了大城市,离开了那一个区一个胡同一处房子。我面对着的是一个严峻的、带几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它冷静而又尊严,凛然而又高耸地存在着。你觉得你其实只能向往它却很难有机会去亲近它。
        ⑦在天山南麓的焉耆与库尔勒之间,有一个大湖——博斯腾湖,浩淼无际,芦苇丛生,坐着汽艇穿来穿去也见不到岸。据说有一个外国的总理看展览的时候看到博斯腾湖的照片甚感惊异,他说:“新疆不是不靠海吗?”那宛如内陆的海,那是远古时代的海的遗留,那是对于远离大海的新疆的特殊的慰安。
        ⑧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在芝加哥的北边,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区,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访过许多湖泊。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⑨而珠海斗门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它是那样亲切随和,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斗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舒适而又平安。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国宝——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④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⑤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 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⑥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现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⑦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 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①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②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③我越看越觉得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就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④“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被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⑤“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褐色西装。

       ⑥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⑦“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⑧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附近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⑨“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⑩“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入已经故去了?”

       ⑪“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⑫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昵?”

       ⑬“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⑭“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⑮“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呢。这可太有趣儿啦!”

       ⑯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审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⑰“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⑱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的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⑲“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选自2013年第5期《满分阅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