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材料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 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材料三 “世界读书日”宣传海报
【材料一】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
(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材料二】“本末”词条。
【本末】běnmò名①树根和树梢,比喻事情从 头到尾的经过:详述~|纪事~。②比喻主要 的与次要的:不辨~|~颠倒。 |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三】现代人讲“聪”字:“同学们要用耳朵听讲,用心想问题,用口提问、答问,用两 只眼睛(指右边上面的两点)看黑板,这样你就会变聪明。”“聪”字从耳总声,构型理据很清 晰,之所以这样讲解,显然是为了教育学生们好好学习。
(摘自2024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