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文中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一段中“似乎”“确凿”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3)、选文第二段写景运用了多种描写的方法,请指出一种并举例分析。
(4)、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描写一处景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 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慢慢绽放

简平

前阵子,朋友问我,他送我的那盆红梅有否开花,他说他家的开花了,他还发来照片让我看,那真称得上是怒放,美丽至极。那是红梅的老品种,叫骨里红,开重瓣花,花朵很大,颜色恰如其名,红到骨子里头。

可是,我家的那盆红梅却无声无息,而且那灰湫湫的枝条看上去都要干枯了。我感觉情况不妙,心想,不开花也就罢了,但不要就此完结,于是,我还是去浇水,让盆里的土始终持有水分。回想去年,朋友给我拿来这盆花的时候,枝条上挂满了苞蕾,因而保证我看到了红梅花开。

红梅之所以让人喜欢,是因为它盛放在万物凋敝的冬季,其时许许多多的花草无力抵抗肆虐的北风和严寒的低温,萧瑟枯萎,只能期待来年的春天。冬日里的阳光并不那么灿烂,因此天气常常显得阴沉沉的,而盛开的红艳艳的梅花就像点燃了光亮。当然,也不是没有别的在冬季里开放的花卉,只是大多都搁在屋子里,可红梅不是养在温室里的,真就是直接承冰雪,经风霜,挨凛冽。正因这样,红梅才显出不畏天寒地冻的傲然和坚韧,俨然成为一种稀缺的精神的象征。

当时正月都快过了,我觉得不会再有希望了。可那天早晨,我忽然发现枯涩的枝条上冒出了几星小小的花蕾。终于还是来了花的消息。有了花蕾,应该就有花开。果然,这些天,花朵开始绽放,虽然小小的,但每一朵都是那么精致,五瓣叶子的花托上围了一圈由浅入深的红色花瓣,我细细数了一下,共有十八瓣,摸上去如丝绸般光滑,中间是细细的灰白色蕊丝,顶端还有个小点点,里面储藏着花粉,而梅花特殊的清香味就是从这几散发开来的。

这是一盆迟开的红梅。虽说花开总有先后,可我家的这盆红梅的确开得太晚了,但不管怎样,还是慢慢绽放了。或许这是天意,花开得晚,谢得也晚,这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当别人家的红梅已经凋落,这一季的红梅却因我家这一盆的迟放而延长了花事,从而变得像期待和向往中的那样漫长,让人得以从容地享受赏花时光。

慢慢绽放的是红梅,其实也是生活。我想起一个人来,他叫德里克·贾曼,是英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作家、画家,还是享有盛名的园艺家。他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坚持每天都记日记,他要求自己慢慢微笑,如同他家院子里各种各样的花卉慢慢绽放,他认为这是生活应有的态度。也是在灰暗而寒冷的冬天,他发着离烧,外面则是零下四摄氏度的低温,看着院子里正在抽苗的海甘蓝、亮紫色的藜芦、冒出深绿色新芽的桂竹香、有些颤抖但依然怒放的雪花莲,还有摇曳的金雀花和缬草丛中的三株牡丹,花团锦簇,他觉得自己被番红花裹了起来,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创作灵感又现,用他自己的话说,唤起了久远的青春。

确实是这样,生活是丰富多样的,需要像花儿一样,依着自身的节奏去感受、去认识,不必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这样,许多的东西反倒可以看得更深更透更明白,不然的话,长此以往,我们很难避免浅薄而轻浮地诠释生活,动辄煞有介事地指点江山。我家那盆红梅因为刚开,朋友判断说,至少会比他家的晚谢一个月。我很满意。我想,不急不躁,不忮不求,慢慢绽放,慢慢微笑,方能走进生活乃至世界的最深处。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节)

【注释】不忮(zhì)不求:不妒忌,不贪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