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一只碗写出了一首歌……

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只碗写出了一首歌。

②那天傍晚,女主人把碗洗干净,不知怎的,忘了把它放回到橱柜里。碗被落在了窗台边。它望着窗外的天际,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掸子一点点拂去了碎云和尘埃,天空越发通透起来,星星发出清亮的光芒。天边一层层地过渡到淡蓝、湖蓝、靛蓝—— 就像女主人最喜欢的那些青花瓷的颜色。然后,月亮像颗清露似的,悄无声息地挂在了夜空中,洒下银色的光辉。

③碗沐浴着月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的,它听见了一段轻灵的旋律。碗感应着这段旋律,一点点地修饰它、完善它。最后,当天快亮的时候,它才猛地惊醒过来,自己居然写出了一首歌!

④这是月光送给它的礼物。

⑤碗的心里感慨万千,可它没有嘴,没法把这首歌唱出来,得有人敲一敲它才行,至少要碰出点声响来。可谁会无缘无故去敲一只碗呢?何况还是一只没有任何图案,再普通不过的白瓷碗。

⑥不行,一定要保护好这首歌,直到它被更多人听见才行,碗下定了决心。从这天开始,碗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它开始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在女主人家的二十年里,它一共遭遇了五次大危机:

⑦被邻居家的孩子举过头顶,当飞碟来玩;让家里九十高龄的老奶奶拿在手里,从卧室到厨房抖了一路;男主人洗碗时手滑了一次,幸好洗碗池的水够深;除夕夜被满桌子的菜挤到了饭桌边缘,半个碗身都露在了外边,摇摇欲坠;刚盛上滚烫的粥就被小主人拿在手里,烫得她一缩手,碗磕在了桌角。最后一次磕碰在碗身上留下一道浅浅的裂痕,毕竟它是一只有些年岁的碗了,不过碗觉得问题不大。

⑧可是一年又一年,始终没有人来敲一敲它。后来,小主人长大了,在另一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她要把全家人接过去。女主人决定卖掉家里大多数的碗,这个普普通通还有一道轻微裂痕的碗,就被送进了废品收购站。

⑨废品收购站不像在厨房里,碗过上了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的生活,可尽管如此,它仍然时刻注意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碗小心不被路边的扬尘弄脏,一到雨天,它就借雨水清洗身上的每一处—— 如果它变成了一个脏兮兮的碗,更不会有人敲它了。

⑪每一个夜晚,碗都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内心深处,哼唱出那首歌。它重温每一段旋律,把每一个音符都擦得闪闪发亮、崭新如初,期待着当有一天它被人们发现时,能演奏出最完美的声音。

⑫日子一天天过去,碗没有等来一个敲它的人,却听说一个坏消息:收购站的老板要把这些碗“处理”掉了。那就糟了,碗想,那会大大提高它被摔碎的可能。不行,要赶在被“处理”掉之前离开这里。

⑬碗拿定主意,它一天天试着倾斜身体,侧着碗沿立起来。最后在风的帮助下,它成功了,像个轮子似的滚动着跑出了废品收购站。

⑭碗万分小心地赶着路,留神不被碎石子磕到。可让它没想到的是,一双脚主动走到它面前,拦下了它的路。“这碗真有意思,像在逃跑似的。”是一个邋遢的流浪汉,他拿起碗,带走了。

⑮让碗感到欣慰的是,流浪汉背着一把吉他。既然是懂音乐的人,有没有可能会敲一只碗呢?准确地说,带走碗的是一个街头艺人,他在街头演奏吉他,让欣赏他音乐的人自愿付些钱给他。

⑯一个深夜,街头艺人完成了演出,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歇息。

⑰那是一个晴朗天气的夜晚,月亮像颗清露似的,悄无声息地挂在夜空。街头艺人的手碰到了口袋里的碗,不知怎么的,他忽然觉得,敲击碗的声音,和眼前的月光很相称。于是他把碗拿了出来,倒扣在长椅上,轻轻地敲了敲。

⑱出人意料的是,他这一敲就完全停不下来—— 他听见一串轻灵的音符源源不断地从碗里涌了出来,像最清冽的泉水,像最甘美的微风。这是真正属于月光的旋律,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日夜打磨,已趋近无懈可击。

⑲可就在最后一个音符发出后,这个普普通通的白瓷碗“刺啦”一声碎了。

⑳不过,碗已经不再有遗憾了。它知道,街头艺人已经记下了这段旋律,他会把它写的歌演奏给更多的人听。

(作者:王君心。选自《儿童文学》,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⑤段描写碗的心理活动,突出了它内心对自己平凡外表的自卑。 B、第⑦段的五次危机情景真实,让这个虚构的故事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C、“像个轮子似的滚动着”这个比喻抓住碗的特点,生动写出了碗逃跑的姿态。 D、文章最后一段与第⑥段相照应,表现碗终于实现了梦想,碎了也不遗憾。
(2)、文中这只碗写出了一首歌之后又有哪些经历?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中标志性语句

在女主人家的二十年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

一个深夜

内容概括

碗十分爱惜自己的身体,躲过了五次危机,只留下一道浅浅的裂痕。

(3)、文中第②段和第⑰段两次描写月亮,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 ,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这篇文章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写出两个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清淡出尘
马国福
①某夜,独坐窗前,孤寂之时,伴一壶淡茶,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清代学者朱锡绶在《幽梦续影》的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好诗如清风,佳句似佳茗,细细玩味,顿觉心清气爽。遂把这几句箴言发给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很快给我回了四个字“从容入世,清淡出尘。”
好个“清淡出尘”!它恰似一轮窗前明月,朗朗映我心;宛如一剪河堤绿柳,映辉蓬壁;就像一缕三月清风,一扫胸中烟尘,荡尽内心浮躁。
③在尘世中奔走追逐的我们,从容入世不易,清淡出尘更难。练达这样的胸襟和淡定之气,需要多少豁达,需要多少磨炼啊!每天,我们在纷繁的生活中困顿着、烦恼着、矛盾着、徘徊着、计较着,越是计较烦恼越多,烦恼越多,牵绊越多,牵绊越多,达成至高境界的可能性越小。不少人希望自己生命的底色有大红大紫的那份绚丽荣耀,有大富大贵的那份体面奢华。殊不知,生命这枝莲花越是涂靡艳丽,越接近凋谢零落,人红得发紫的时候,就是走向低谷的关头,一旦拥有的东西,已经接近失去的边缘……唯有清淡如菊的生命之花,才淡然于人生花园的角落,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份持久的芬芳和色彩。
④ 绚丽之色、富贵之气、理想之光,说到底是人的一种或近或远的欲望。常常觉得,生命就是一场为了终极目标而不断前行的船只,远方的岛屿、路上的渡口、理想的彼岸,蕴藏着许多诱惑。人,就像一只船,我们中间,大多数人是一只被劫持的船,被自己的欲望劫持的船。我们眼里只有目标,只有彼岸,只顾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而全然忽略了船岸边弱柳扶风的闲情雅致,天空飞鸟裁减云朵的曼妙情怀,远山峰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人生的初衷一旦偏离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惑,很可能我们到头来收获的是一把眼泪,一声被暗礁伤害的叹息。有时候,常常听有的人感慨自己活的很苦很累,我想,苦也罢,累也罢,都是咎由自取。因为,一个人如果顾虑太多诱惑,心境就会变得很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和劳累。所以,我们最终的结局就孕育在生命这场无常的航行当中自己对人生所抱持的态度当中。
⑤素食、独窗、默坐、读书,都是淡淡的雅致;而繁华、烟云、幸福、财富、目标都是浓浓的欲求。炫目诱人的东西最容易沾尘蒙灰,清淡疏朗的空间很利于拂尘荡灰。在沾尘蒙灰与拂尘荡灰之间的距离中,蕴藏着人性的许多色彩,或炫目,或平淡,我们痛苦的根源在于为了那些缤纷炫目而逾越了清淡和浓烈之间的距离。很喜欢佛家赵朴初老人的一首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我觉得赵老的这种胸怀就是一种清淡。返朴归真的一把素壶,足以领略乾坤风云,气定神闲的一杯淡茶足以让人忘尽世间浮华。七碗生风,一杯忘世。这是禅的意境,是清淡,是超然。
⑥清淡上路,心中的烟尘少了,没有过多的心机,胸怀因此变得博大,一切因为放不下、得不到的物什引起的重负变轻了,步履因此轻松,心胸因此豁朗。得天独大,天马行空,我心自由,生命从容。
⑦在自然界,千帆过尽,繁花过眼,草木山川枯荣自如,只剩下水天一色,这是大地的超然淡定;在我们的内心,千金散尽,光阴远逝,生命由薄变厚,由厚变薄,这是生命的淡定超然。
⑧清水洗尘、淡菊养神。我们的周围,散布着许多灰尘,或物质的,或精神的。奢华升虚浮,心灵容易蒙垢;清淡滋超然,性情长久洁净。
⑨一粥一勺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淡到极至,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透彻。这未尝不是活着的一种至高境界。“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既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心、修身、修口的最高境界。人生百态,岁月如梭。顺逆、好坏、善恶等等相互交织、彼此依存,犹如太极阴阳,此削彼涨,但浑然一体。我们只有做到胸怀太极,置身其外,以平和的心态不断激发人生轨迹积极向上的一面,不断调整内因、外因的联动,才能更好的促进事物的更新与发展,才能使人生中偶尔出现的插曲、花絮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⑩清淡是生命的内定力,仰仗这股超然之气,我们内心的岛屿必将是一番劲风过后碧空如洗、云白风轻的曼妙气场。就让清淡出尘成为生命最从容的姿态吧。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文具盒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英子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子去领。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子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子身上套。英子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英子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子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子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开学头一天,英子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子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子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子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子去家里玩。英子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子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子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怀抱太阳的月亮
                                                                                                                                叶轻驰
        ①对于月亮,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②母亲读过大学,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女知识分子。文人爱月,女文人更爱月,这点在母亲的身上印证无遗。从年轻时起,一到晚上,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身边点一盏煤油灯,手捧一本书,在一地月光中静静地沉迷在书中的世界里。
        ③可后来,母亲终究没能圆自己的梦。母亲的梦想,就是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中,教一群可爱的学生,每晚都能沐浴在山野中的月光中。可毕业那年,外婆生了场大病,身体从此三天两头地出问题。外公去世得早,外婆膝下仅有母亲这个独生女。无奈,母亲放弃了梦想,回到城里教书,陪伴在外婆身边。
        ④一样的月亮,只是城里的月光少了些纯净,多了几许嘈杂。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她一直引以为憾的事。
        ⑤在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是儿女成群,唯有母亲家里,竟只生了她一个。可每次说起这事,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确实,母亲至孝,将外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⑥后来嫁给了父亲,母亲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有条。父亲身体本来不好,在母亲的细心调养下,反倒日渐好了起来。有一段时间,为了让父亲专心工作,母亲还请了长假,专门照顾父亲的生活。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的工作渐渐出了成果。别人家的老夫老妻三天两头吵架,可父亲和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不曾红过脸。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⑦再后来,有了姐姐和我,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如那温柔的月光,照拂着我和姐姐的成长。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每次单位发了东西,母亲总是先分出奶奶和外婆的那一份,然后是父亲和我们姐弟的。轮到母亲时,往往便所剩无几。
        ⑧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一生为了父母、丈夫和子女,却甚少考虑到自己。其实,如母亲这般的女子,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见。也许,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
        ⑨有一次,见到母亲坐在阳台上,在月光中,微微眯着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母亲便是那怀抱着太阳的月亮。她的一生,都围着太阳转。而她生命中的太阳,是父母,是丈夫,是子女,却不曾是自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月亮情结。母亲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正是因为在月亮中,她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⑩中秋节临近了,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节日。我想,今年的中秋节,应该让我们几个子女做那个怀抱着太阳的月亮。而母亲,才是我们生命中应该拥抱的太阳。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我有一位广东的朋友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朋友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他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几乎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智能材料

       ①何谓智能材料?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说来,它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并做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行为与生命体的智能反应有点类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太阳镜片中就含有某种材料,这种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并能对光的强弱做出判断:当周围的光很强时,它就自行变暗;当光较弱时,它又变得透明起来。

       ②现在,在建筑方面,科学家们正集中力量研制使桥梁、高大的建筑设施以及地下管道等能自诊其“健康”状况,并能自行“医治疾病”的材料。这方面,美国伊得诺大学的研究已初见成效,该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的卡罗琳•德赖开发出了两种“自愈合”纤维,这两种纤维能分别感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钢筋的腐蚀,粘合裂缝的纤维是用玻璃丝和聚丙稀制成的多孔中空纤维,将其渗入混凝土中,在混凝土过度挠曲时,它被撕裂,从而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来充填和粘合混凝土中的裂缝。德赖开发的另一种纤维能感知造成钢筋腐蚀的酸度。若把这种纤维包在钢筋周围,当钢筋周围的酸度达到一定值时,纤维的涂层溶解,从纤维中释放出阻止混凝土中的钢筋被腐蚀的物质。

       ③在医疗方面,智能材料还被应用于药物自动释放系统上。日本东京女子医学院已经推出一种能根据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而扩张和收缩的聚合物。葡萄糖浓度低时,该聚合物会缩成小球,葡萄糖浓度高时,小球会伸展成带。借助这一特性。这一聚合物可制成人造胰细胞。将这种聚合物包封的胰岛素小球注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小球就可以模拟胰细胞工作,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时,小球释放出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胰岛素被密封。这样 , 病人的血糖浓度就会始终保持正常的水平。

       ④智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更为广泛,所以科学家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如英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能让残疾儿童借助它“说话”的智能化衣料。残疾儿童穿上由这种独特的电子纺织材料制成的马甲,连接一个语音合成器,就可以简单地通过轻拍这种触敏性材料使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把这种材料与适当的电子仪器连接起来,将带来新型外衣的问世。把电话主板集成在袜子里以提醒穿着者新鞋子是否会磨脚,或者将其放入袖子里,乃至足球衣中,让裁判知道何时被人拉扯过。

       ⑤虽然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前景将是无限广阔的。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

    ①她是个懂情调的人,因为爱梨花的白,她让丈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梨树还来不及开花的时候,丈夫就去了国外。再后来,梨树花开花落,果青果黄,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她却只能守着梨树守着相思过日子。每年梨树的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美。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墙外打探。

    ②她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刻屋里去。她家的围墙不高,孩子们费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爬上来,站在围墙上,就可以够得着树上的果实。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学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再后来,面对孩子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可冬春时节,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地的心头。

    ③架树上的果子没有哪一个能真正等到成熟就都告慰了孩子们的馋劲。孩子们喜欢她的大度,大人们喜欢地的善良。

    ④但终于还是出了事。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在医院里躺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一出院,孩子的父亲就提着斧子径直来到她家,要砍掉她的梨树,说留着这棵梨树终是祸害,不定谁家的孩子又会从树上掉下来。她觉得他这样做有些无理,四邻更是觉得他太过蛮横,自己的孩子贪嘴受了伤,怎么反倒怪起了别人。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抢起的斧子落不下去,悻悻地作罢。

    ⑤这件事使她觉得很无趣,便生了去国外与丈夫团聚的念头,于是办了签证变卖房产。哪知道第一个跑来要买她房子的,竟是那个要砍掉她的梨树的男人。

    ⑥于是房子易了主,院子里的梨树便有了新的主人。新主人还是不容梨树存活,搬来的第一天就要将树砍倒,但被邻居们劝住了。他们说,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

    ⑦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还是听了大家的劝,扔了斧子,放梨树一条生路。自此,梨树仍在院子里开花、结果,仍有四邻的孩子在围墙外打探,艳羡枝头的果实。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国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孩子们都说他吝啬,邻居们也认为他太小家子气,不就几个梨吗,何必这样宝贝着。

    ⑧转眼就是秋凉,一树的梨黄澄澄的。他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摘了一萝筐,又拆去了墙上的防护网。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大家都说,原来这树上的架不是酸的,原来会有这么甜。

    ⑨自此,梨树在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围墙上的防护网也是安了拆,拆了安。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每一年的秋熟季节,小区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长成诱惑。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⑩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树的,他觉得,他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为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

    ⑪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